“师徒”同心扶贫齐攻坚

黔江区石会镇工农村,掩映在武陵山腹地的莽莽群山之间。曾经,这里山高坡陡,导致产业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随着黔江区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工农村也在蜕变。看,一辆红色电动车在遍布于当地崇山峻岭间的村道路上行驶,那是为了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的师徒二人。

刘秀彩和袁光星讨论扶贫工作

退居二线进一线 撸起袖子加油干

“师傅”刘秀彩今年57岁,是黔江区扶贫办驻工农村工作队队员,是驻村工作队原第一书记。从2017年10月至今,刘秀彩用双腿将工农村11.1平方公里的土地走遍,工农村的村情民情了然于心。从担任工农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那天开始,刘秀彩就带领工作队队员认真摸排。他对每一个建卡户及低保户、五保户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家中有几个人,致贫原因,有几头猪、有几只鸡都能精确对号。

记者了解到,刘秀彩原来在多个乡镇任职,后来调任区扶贫办副主任。退居二线的他,如今又深入一线当起了扶贫干部,奔走在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路上。

师徒双双齐上阵 勇当扶贫排头兵

2019年初,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的医生袁光星,被选派到工农村任第一书记,刘秀彩就从第一书记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主动承担起了“老带新”的工作,“师徒”二人因扶贫工作结下了缘。

据袁光星介绍,刚入村,一个微信名为“老朋友”的好友申请开启了他的扶贫之路。这个“老朋友”就是刘秀彩。两人见面后,刘秀彩详细讲解扶贫知识、介绍工农村基本情况,久而久之,“老朋友”成了他的良师挚友。

袁光星记得,在一次走访中,刘秀彩带他到镇上一处偏僻的出租房,见到了建卡户姚明生;黔江城里,在各个小区小巷出租房里走访了多个建卡户和一户瘫痪在床的低保户。

“我刚来黔江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多亏了刘书记!”袁光星说。

来黔江后不久,为了方便走访贫困户,提高工作效率,袁光星买了一辆电动车。此后,这辆红色电动车成了“师徒”二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山高坡陡,电动车动力不足的时候就推一把

工农村山高坡陡,电动车时常会遇到上坡时马力不足的情况,怎么办?“我们一个人骑车双脚垫在地上,另外一个在后面推上一把,到了地势平点的地方,继续前行。”刘秀彩说。

潜移默化中 工农村蜕变

曾经,工农村主导产业规模小,基础设施滞后,村组公路通畅率低,农户吃水以挑为主、大多靠天吃水,供电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如今,走进工农村,随处可见平整的村道路、产业路;茶园、桑园、辣椒种植园内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安全电。

记者了解到,工农村现已实施村道路项目20个,新建、改扩建、硬化35.1公里;全村村道公路达到41.1公里,其中,硬化达到30.7公里,全村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村道公路硬化形成“三横七纵”布局,农户通达率为95%,通畅率为85%以上。投入资金250万元,巩固提升供水工程,新建饮用水池、取水点水池98口,铺设管道86公里,全村农户吃上安全自来水。全村8个组全部完成农网升级改造,供电质量得到了保障提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投入资金120万元。投入资金60万元,实施了村校提升改造工程,完善了教育设施,整治了校园环境;投入资金50万元,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新建村广播室、篮球场、停车场、文化中心户;投入资金5万元,实施了农村幸福院工程。

发展桑园880亩,养蚕94户,今年产茧577.4担,产值实现109.7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9户,实现收入5.2万元。茶园面积800亩,共有156户种植茶叶,常年产茶叶1000担;其中,带动贫困户16户,实现收入6.75万元。种植大棚蔬菜100亩,带动周边农户23户;其中,带动贫困户10户,产值实现10万元。

如今,“师徒”二人依然每天骑着电动车奔走在工农村的村村寨寨,他们要及时解决当地村民的“燃眉之急”,也要打通工农村的扶贫“最后一公里”。

(记者 谭鹏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