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央要派扶贫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手记》将给你答案

  10月16日,由中央宣传部和农业农村部主办的2020“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在四川成都天府书展上正式向社会公布。重庆有3部作品入选,黔江作家姚元和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脱贫攻坚手记》位列其中。

姚元和在李子村村民家中走访(资料图片)

  “《脱贫攻坚手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我国实施精准脱贫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事件,放到一个李子村来仔细观察,精雕细刻。”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陈川说。

  据介绍,姚元和在李子村驻村扶贫的同时,用他的笔从一个民族贫困村的微观视角,从受命、问苦、纾困等三个部分,形象展示了中国脱贫攻坚大决战的进程与成就,向世界真实讲述了脱贫攻坚“中国故事”,也留下了第一书记书写第一书记的一段文学佳话。

  受命

  我是党员就要服从安排

  “脱贫攻坚作为国家行动,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大决战。如果自己干砸了,岂不让群众遭殃、给组织丢脸?但我是党员,组织上决定了,我就要服从安排。”2015年10月9日,姚元和到黔江区太极乡李子村上任前一天,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感受。

  10月10日,是他上任太极乡李子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第一天。他把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都聚拢来开会。“首先,从我这个第一书记做起,坚守岗位,明确职责,一个团队只有发挥好每一个人的力量,才能产生‘1+1>2’的效果。”他表态说。

  “在我的心里,渐渐地挂进一幅李子村的村情图。”姚元和说,调研李子村的交通设施,他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形成一幅草图,或者还是一幅蓝图。他在手记中写到,要让李子村的村道和人行便道,实现无缝对接,让村民肩挑背磨的日子成为过去。

  问苦

  访贫问苦去夯实“村情图”

  “2016年1月15日,小雨,早晨七点,手机闹铃声一响,我就一骨碌爬起来,吃了早饭后开展今天的全户调查。”姚元和说,当天八点多钟,他就向李子村一组走去,开启了为期50天的全户调查之旅。

  “我为什么要搞全户调查呢?”他说,由于是接任,没能参加精准识别这个最关键的环节,工作起来总感觉心里没底。村情不明,社情不透,这怎么能当好第一书记呢?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用最传统的逐户走访办法,开展一次村情大调研。

  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收入支出情况、劳动力从业情况、责任地利用情况、家庭生产生活社会保障情况、家庭住房建设情况、子女教育情况、家庭成员未来就业意向、对村里发展和政府工作的建议等九个方面。

  全户调查从2016年1月15日启动,至2016年4月5日结束,全村的访问表累计5500多页。全户调查前后跨越80天时间,其间有30天时间还要处理村上的事情和单位的事情,真正用在全户调查上的时间只有50天。这期间,不论是天阴天晴,还是下雨下雪,他每天早晨7点出发,晚上7点回到住地,然后对调查表进行初步整理,再用驻村日记的形式对当天的见闻进行记录,常常忙到深夜才能睡觉。

书展现场,读者纷纷驻足观看

  他在驻村日记中写道,全户调查是一个精准了解实情的过程,是一个精准推动工作的过程,是一个精准为民办实事的过程,是一个精准学习提高的过程,对他的驻村帮扶作用很大。全户调查得到李子村干部群众的赞扬,也得到了市区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除了写驻村日记,他还把全户调查所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为李子村的每一家农户建立电子数据库。这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曾得到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专家刘建生教授的高度认可。两年后,刘建生在《中国行政管理》发表了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的基层贫困治理研究的学术论文,把他作为主要案例。

  纾困

  第一书记定要当好“五员”

  “第一书记是干什么的?”在贫困村开展工作时,常常有村民这样问姚元和,这引起了他的思考。他认为,履行好第一书记的职责,必须在当好党建统筹员、村情调研员、政策宣讲员、项目协调员、群众办事员等“五员”上下功夫。

  “2016年4月20日。我今天最高兴,因为大堰整治工程立项有望了。”他在驻村日记中写道。李子村大堰年久失修问题,就是他在全户调查中发现的。这条集防洪、灌溉、道路于一体的大堰,涉及到300多户村民的切身利益,但一直没有维修过,已成了一条“害堰”。

  他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用书信的形式向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作了汇报,引起余书记的高度重视,并率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李子村现场办公加以解决。

  如今,这条全长4000余米的大堰,投资165万元进行了维修整治,“害堰”再次变成“利堰”,吸引了多个农业企业来这里投资养殖大闸蟹、种植羊肚菌和发展田桑。为彻底解决李子村基础设施问题,他还为30多户村民争取到了总长3公里、总投资15万元的入户便道项目。

  “2016年2月29日,今天接到刘明香的电话,说是要把上次说好的鸡送到城里去销售。”他在驻村日记中写道:一组贫困户刘明香,是他的联系帮扶户,她养殖的土鸡没能卖出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帮助她在城里的一家饭店找到了销路,她一次就获得了3000多元现金收入。

  延续

  用《手记》书写脱贫攻坚

  在他的驻村日记里,记者看到群众大事小事比比皆是:

  一组留守儿童孙怡欣,寒冬腊月没有衣服穿,他组织区委党校的职工和社会各界朋友为她捐款捐衣。五组村民陶宗维,人年轻有思想,原在外面打工,2016年想把自家的几亩山林利用起来,他就帮他策划了土鸡养殖项目,半年就赚了两万元。一组村民刘香,儿子取名孙燻,但这个字是“熏”的异体字,按汉字规范“燻”字已废弃,如果继续使用,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升学、旅行、办理银行卡等,他提醒刘香要尽快到派出所去改名,结果改成了“孙勋”。五组品学兼优的高中生陶建勇,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他拿出自己1.5万元稿费,分3年进行资助。建卡贫困户张永珍,由于在村里没有住房,只能到城里拾荒,他与驻村干部商量后,利用兜底扶贫政策给她修建了一栋60平方米的砖房。

  此外,姚元和与黄代敏、张泽辅、孙文春等干部一起,还帮助村民调解处理家庭纠纷和边界纠纷,咨询医疗救助等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做到有求必应。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子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其变化到底有多大呢?

  在《脱贫攻坚手记》里,记者看到这样的记载:解决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达347.1万元。改造了全村的危旧房;投资12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全村自来水安装率达100%。他说,加上大堰整修等项目,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李子村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接近900万元。产业也得到巩固发展,张德全、孙文泽、孙文楷通过栽桑养蚕而脱贫,张华香、孙文江、金文书、田景凡通过在孙文春等蚕桑大户的基地打工,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李子村经过验收脱贫后,姚元和完成了自己的职责使命,卸任第一书记。但他时刻没有忘记李子村的发展,只要村里有事需要他,他都会立刻往村里跑。村党支部书记孙文春深有感触地说:“姚书记虽然不再驻李子村,但永远都是我们村的好书记。”

  离开第一书记岗位后,姚元和利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把驻村期间写的驻村日记整理成长篇报告文学《脱贫攻坚手记》。作品被列为重庆市重点出版选题,获得了重庆市出版基金的资助。同时,该作品还列入2018年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项目、2020年重庆市文艺创作项目资助作品。2019年9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该作品广受好评,并于2020年9月再版,入选2020年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据介绍,2020“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展,是中央宣传部和农业农村部主办的2020“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的活动之一。其中包括20种政经类图书、10种科技类图书、20种医卫生活类图书、20种文化类图书、30种少儿类图书等100种图书。重庆有《脱贫攻坚手记》《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读本》《最美不过是汉字(修订版)》等3部作品入选。


  (记者 龚杰品 曾素芳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