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村:打造农村“三变”改革升级版

走进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道路两旁楼房排排林立,路边鲜花开得正艳,村便民服务中心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田地里不少村民正在忙着打桑叶、运桑叶,产业发展劲头十足,一派繁忙的景象。

便民服务中心

2017年6月以来,该村以企业为龙头、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农民为主角、增收为目标,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聚拢各级分散的资金、拓宽村民增收的渠道,推动了全村“基层组织后进变先进、产业发展短板变样板、农民增收难点变亮点、社会治理弱项变强项”。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深度贫困乡镇特点的“三变”改革之路。

班子换血——党建引领齐人心

长春村距黔江城区15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25度以上的坡耕地超过70%,土地资源贫瘠。

村里没有支柱性产业,群众收入来源单一,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留下的是妇女、儿童、老人,土地无人耕种,让这个村一度陷入贫困境地。

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懒散懈怠,村委班子自然脱不了干系。

上一届村支“两委”班子就出现了问题。村支书、村主任等村干部思想抛锚,没有做好带头工作,导致干部不团结,老百姓不信任,村里发展动力不足,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

“班子必须换血。”2015年4月,时任金溪镇副镇长的杨胜前(现为金溪镇镇长)被派到长春村驻村。上任后,杨胜前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村民对干部的印象,一切工作都必须公开透明。

村庄一隅

在2016年的新一轮贫困户动态调整中,杨胜前在村里制定了严格的审查步骤,经过层层筛选,交上来的13份贫困户申请书只有1份符合要求。村民们对这样公平公正的审核制度表示信服,也看到了村干部转变作风的决心。

2017年,杨胜前又兼任长春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杨胜前制定了8条“军规”,为党员干部建立档案、立规矩,实行“积分制”管理,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凝聚力越来越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与驻村工作队一起组建了村级脱贫攻坚联合指挥部,统筹调度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党支部、村委会、经济组织五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分工明晰、责任到位、各司其职、协同发力”的攻坚格局。

在杨胜前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本土能人选择回家乡发展。2018年,村支“两委”干部优化重组,在外经营着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万书秦,应邀回村里参选,担任党支部书记;田景阳通过选举再次回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回来跟着大伙一起干。

干部作风转变,村里大小事宜公开,涣散的人心再次凝聚了起来,曾经的后进变先进。“这届村委班子上任后,村活动室也热闹了起来,现在村里通知开会,大家伙都愿意去,不再唱反调。”村民王友菊细数着变化。

三金联收——产业兴旺鼓钱袋

如何让产业兴起来,鼓足村民的钱袋子,成为了村支两委共同思考的问题。这次,杨胜前又将目光盯准了黔江支柱性产业之一的蚕桑业。

看蚕长势

“既然村里产业‘小散杂乱’,不成规模,何不抱团发展?”为了使分散的零星土地,焕发出规模效应,村里决定组建村级经济联合社,成立独立经营的农业股份合作社,通过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种植蚕桑,抱团发展产业。

“土地入股后,那土地还是我的吗?”“这样搞找得到钱不哟?”起初,村民并不理解,甚至头天答应,第二天就反悔的人不在少数。

“土荒起分钱不管,入股到合作社,可以获得保底分红、进社劳务和入股分红三份收入。”面对村民的担心,村支“两委”干部只好召开院坝会、小组会解答疑惑,甚至多次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算细账、谈收益,跑了整整3个多月,第一家由17户村民入股的珍卓农业股份合作社在2017年11月份才正式成立。

2018年8月,首批栽下的蚕桑迎来收获期,眼看产业发展起来,起初不愿意入股的村民纷纷开始加入合作社,以水田每亩折为1.5股、土地和林地每亩折为1股的标准折股入社。目前,全村已有357户农户(贫困户31户)成为股东,入股土地2781亩,折股3448股。

同年,长春村获批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一系列政策和资金的倾注,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干事激情。

这些天,长春村露菲农业股份合作社蚕桑扶贫车间里,当地的村民正忙着在棚内给蚕喂桑叶。据该合作社理事长李绍君介绍,合作社成立以来,当地贫困户、残疾人、困难家庭就在基地务工,实现了就近增收。

露菲农业股份合作社今年计划养蚕800张,收入预计达140余万元,养蚕结束后,李绍君还将利用闲置的蚕棚培育香菇,创新发展“蚕桑+”立体农业,拓宽收入渠道。

近几年,村民李振孝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他入股6亩土地,算上保底收入和分红,再加上每个月2800元的务工收入,一年能收入上3万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方便照顾家里,这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入股合作社这个选择是对的。”

蚕桑基地

据杨胜前介绍,今年长春村种植蚕桑面积达2693亩,养蚕1500张,产茧1200担,预计综合收入达280余万元。去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5万元,全村首次实现分红12万元,5个股份合作社务工收入超过300万元,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收入超过60万元,成功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鼓足了村民的钱袋子。

民风向好——社会治理出成效

如今,长春村产业遍地开花,家家有股份、户户可分红,全村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80%以上村民直接受益,村里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以往懒散在家的农户已经坐不住了。

“大家都忙着在合作社务工挣钱,我可不能拖后腿。”“忙是忙,但收入可观,值得。”当地村民一改往日的懒散现象。

而过去,长春村邻里纠纷不断、上访户不少,是个纠纷频发的“问题村”。

通过村委班子优化重组后,在8条“军规”的规范下,村里大小事宜公平公正公开处理,班子公信力和形象得到提升,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干群关系持续升温。村里还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组,每个专项工作又设置班子负责,村民一切大小事宜都能找到网格里的干部解决。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靠前思考、抱团发展。”在一次次召开的院坝会上、广播中、微信群里,通过发布这样的标语和宣传教育,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激情高涨,没有空闲时间再去管鸡毛蒜皮的杂事。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长春村还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机制,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为了制定出符合长春村实际的村规民约。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支两委干部走村入户倾听民意民情,并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集思广益,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讨论、提意见、修改完善,前前后后历时近六个月,这份村规民约才算正式成型。

村规民约涵盖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环境卫生等方面。并实行积分制管理,挂钩集体分红,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村里逐步形成了和谐有序、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2020年初,有村民家准备办酒席,遇到疫情后主动告知亲朋好友延期举行。长春村村规民约正春风化雨般地内化为村民的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文明乡风已滋润百姓心田,乡风民风持续向好。

长春村的“三变”改革过程中,通过组建干劲十足的班子,改善干群关系,凝聚了干事共识,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社会治理成效凸显。昔日的穷村旧貌换新颜,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改革的红利正在加快释放。

记者手记

长春村“三变”改革的成功经验,既激活了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又发展了特色主导产业,让农户增收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更让乡风民风更加和谐,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三变”改革首先要加强党的领导,打造一个团结、富有战斗力、会干事创业的村级班子,在基层党支部的带领下,改革工作也会推进更加顺利;其次,培育产业是出路,通过将闲置的资源变成资产,入股合作社,村社连体发展,充分激活了生产要素的活力,提升了群众造血功能,鼓足了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最后,群众参与是关键,通过改善干群关系、村规民约约束、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推进社会治理,既保障了广大村民的利益,也弘扬了正气凝聚了共识,提高了村民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者 代娟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