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喜丰收 乐坏“新农民”

9月的水市渐有凉意,路边稻田里已呈一片金黄。迎面飘来阵阵稻花清香,耳边传来轰隆隆的机器轰鸣,只见村民们用收割机替代了传统的镰刀,金灿灿、跳跃着的稻谷装满了一袋又一袋……近日,记者在黔江区水市乡新安村的稻田里看到这样的场景。

孙小华帮农户收稻谷

“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们收割着稻谷,脸上挂满了喜悦,“我们都是长八栏农业股份合作社社员,我们和公司合作,将我们的大米销售到全国各地。”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米,是黔江区长八栏农业股份合作社种植的“稻渔”生态有机米,将稻谷和“泥鳅”种养在一起,进行生态的循环利用。

“稻渔”生态米获成功

在田地里收割稻米的,有该合作社的70多户社员,他们说,这600多亩水稻预计收益200多万元。因大米品质好,健康绿色,深受消费者喜爱,还未上市,合作社就已经收到了上千张订单。

稻谷能给老百姓带来这么大的收益,还得说起一个人,一个80后的农村小伙,他叫孙小华。

孙小华,中共党员,1985年出生于黔江区水市乡新安村,经过多年的打工积攒了一定的财富。2013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在回乡探亲途中,了解到家乡农耕现状依然落后,耕种效率不高的同时产量低下,家乡父老对农业机械现代化概念完全模糊,他发现了商机,毅然放弃重庆某公司高管职位,决心开始自主创业。

2017年,他创办的重庆夯夯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在黔江成立,公司主要致力于农业机械销售、农业机械维修保养、农业机械技术指导等业务范围,为家乡父老春耕生产实现机械化排忧解难。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公司目前在黔江城里有1个实体经销店。

“品不尽一盏美酒,忘不掉家乡情怀。”在从事农业机械销售服务过程中,时常穿梭于承载儿时梦想的家乡,曾经农忙时节繁荣景象一去不返,随着年轻人的外出务工一亩亩耕地已然荒芜,落后的耕种条件和复杂的地形特征,留守老人耕作能力远远跟不上荒芜耕地的速度,这一现状又让他有了新的想法,经过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又一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此诞生。

孙小华决定返乡发展绿色水稻种植,为了提高米的品质和价值,他选择了“稻田+泥鳅”立体农业绿色种养殖项目,种养殖全程不用农药化肥,采取人工薅秧除草,病虫害生物绿色防控,并且获得成功,亩产比正常种植还要高出100到150斤左右。

新农民”带领乡邻致富

“乡村振兴成为各界热议话题,我们跟着乡村振兴步伐,响应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因为乡村振兴是我们农业文明传承的程序。”孙小华说。

2018年,通过水市乡党委政府吸纳返乡青年,回乡创业发展产业,黔江区长八栏农业股份合作社在水市乡新安村成立,农户以稻田入股,合作社出资经营,统一市场价,按利润的50%分红。

公司还申请了自主品牌“八栏鳅田”和“云上水市”,同年申报了“三品一标”绿色食品认证和产品编码,同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宣传模式相结合,产品上市后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同年,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019年,在当地政府的牵头下,长八栏合作社组织实施,在全乡大力推广“稻田+渔”立体农业模式,合作社核心示范基地达到300亩,创新经营模式,以合作社为主体,统一品牌,统一品种,统一销售,与农民签订市场价6元/公斤回收成品米的购销合同,合作社通过品牌包装后,超出合同购销价部分按合作社与农户各50%利润分红,倡导更多农户的积极参与。

同年,合作社通过重庆市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培育了40户大户,孵化培训水稻种植技术、稻漁综合种养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孵化2个农民新成立家庭农场组织创业,合作社采取“传帮带”“一对一”“面对面”的孵化方式,带动社员和创业者发展产业,疫情期间合作社组织捐赠大米70袋。

“传统的收割方式太苦,效率差。”为了更好的服务周边农户,合作社还主动承担起了社会责任为周边老百姓和大户开展收割服务,得到了群众点赞。

“希望每年都是这样的丰收年。”看着一袋袋金灿灿的大米收割回家,孙小华脸上挂满了笑容。

(记者 黄英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