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养鹅走上致富路

近日,笔者走进酉阳自治县浪坪乡浪水坝村9组村民付强、石玉仙夫妇家,数千只养殖在钢棚内的大白鹅见到陌生人,东奔西窜、昂起头大声鸣叫。

外出务工,重操旧业

付强家祖祖辈辈从事医疗工作,在浪坪、庙溪一带颇有名气。

生于七十年代初的他,卫校毕业后就从叔父手中接过祖辈的衣钵,传承这项事业,娶妻生子后,日子过得幸福安康。

后来,随着当地人不断外出务工,付强告别妻子,挤上了南下的火车,加入了滚滚的务工洪流。

为了赚更多的钱、谋求更轻松的工作,付强和老乡们辗转了福建、广西、河北等地,但一直靠在工地搞建筑谋生,辛苦一年回到家中所剩无几。

在工地上搬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妻子石玉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几番商量后让付强回家重操旧业。

付强回到家乡从事了一段时间农村医疗工作后,收入并不理想,难以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再次外出务工。

一天,在河北务工的付强看到一则某家民营医院招聘医生的信息,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递了应聘书,没想到顺利通过考核,到医院上班工作相对轻松,收入也丰厚。

弃医搞养殖,养鹅致富

在医院上班期间,付强用精湛的医术治好了一位身患顽疾的病人。这位一直从事肉鹅养殖的病人与付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并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到了朋友家中后,付强被养殖场内数万只大白鹅所吸引。当得知养殖场每月能出栏肉鹅3万余只,纯利润就有15万元时,付强心动了,便萌生改行的想法。

“能不能教教我养鹅的技术?我想回乡养殖,带动当地村民一起致富。”朋友为了感激付强的救命之恩,坦然答应不仅包教技术,同时还可为他打开销路。

“大白鹅耐粗饲,抗病能力强,养殖成本低,出栏快,效益高,很有市场。”朋友包技术、包销售,爽快地应承让付强喜出望外。

2019年11月,已有数十万积蓄的付强决定放弃医院工作,回乡养鹅。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上部分地方有非洲猪瘟和禽流感,虽圈舍已经建成,但一直进不来鹅苗。

付强说,他2017年养过一次鹅,当时采购了5000只鹅苗,最终成活只有2000只左右。原因是鹅苗在车内密度过大,再加上路途颠簸,造成烧苗致死,以及未采用高床舍养殖造成病毒感染。

在朋友的点拨下,付强知道了原因。这次养鹅,他总结了以前失败的教训,不仅注意运输前的消毒、疫苗注射,更注意了运输途中鹅苗的饮食和装载密度,还为这些鹅建起了“绷子床”,首批投放的5000只鹅几乎没有损失。

打疫苗、投料喂食、给水、清理粪便……原先黄球一般的雏鹅一天天长大,不到75天,已经长到8公斤左右,可以出栏了。

“今年销售行情好,从每市斤7.6元,现在已经涨到8元了。”付强介绍,目前养殖场已出栏3批次、纯收入15万余元。

扩大规模,共同富裕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路。”付强夫妇的养殖场目前有固定的工人3个,一人跑运输、一人负责管理,一人跑销售。养殖厂有个名叫胡仁义的老人,专门负责屠宰,每宰杀一只鹅能得到10元劳务费。

付强说,育雏大棚现在建成了,自己孵化鹅苗,直接为当地养鹅户从种苗提供到养殖技术及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力争每月出栏30000只肉鹅。

目前,付强已经和村上达成合作协议,通过村集体经济入股,村民养殖,他提供技术和销路,按一定比例分成,带动当地群众及贫困户稳定增收,让广大群众与自己一同依托肉鹅养殖走上致富道路。

同时,付强打算在养鹅标准化、规模化、自动化和深加工上下功夫,做好粪污处理和利用,让浪坪肉鹅走出大山,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通讯员 储潇)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