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文苑】幺店子

◆黄玉才

“幺店子”是石柱土家人对客栈的俗称,是古代“川盐销楚”商贸活动的特殊产物,也是古代巴蜀山区特有的民俗,包括巴盐古道上的路边店和场镇上的客栈,是供往来商贾、力夫吃饭住宿的简易场所。

古代“川盐销楚”商贸活动,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向湘鄂地区辐射的数条盐运大路,又称“巴盐古道”,遗存客栈、老场、会馆、险关、青石板路、盐运号子、民俗、民居、祠堂、石刻等丰富的历史文化。

长江千里古盐道起点西沱古镇境内有“生记客栈”,鱼池坝有“大水井店子”,悦崃古镇有“悦来客栈”、新场、古城坝店子,石家古镇境内有池谷冲、庙坝、毛坪、三块石店子,黄水古镇有谢家店子、川主堂、青冈坪、坡脚、万胜坝、莫家坳、田湾、巴巴店、八角庙店子,冷水溪有青布坪、菜子坝、石门坎等供力夫歇脚的客栈。中益乡建峰村巴盐古道上,有著名的龙神坝、黄家院子、店子坝、菜花坪等幺店子,其中“店子坝”直接根据此地多“幺店子”而得名。

西沱古镇的云梯街顶端独门嘴,有一间民国时期时期古朴的土家建筑“生记客栈”。民国时期这里地处三不管地带,成为民国逃犯的避难所,客栈旁的黄桷树,长在万县,但枝叶覆盖了忠县、万县、石柱,被称为“一树遮三县”,耐人寻味。

“生记客栈”是古代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盐商盐贩进入西沱古镇的第一所客栈。这家客栈建于清咸丰年间,由当地大户谭宜生修建开设,故得名“生记客栈”,主要经营丝绸、桐油等物品,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保存完好。

生记客栈位于云梯街顶部,主要原因在于一脚踏三县的特殊地理位置。民国期间,云梯街属石柱县管辖,西沱四周属忠县,或属万县,管辖权限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状态,而生记客栈恰好地处忠县、万县、石柱三县的交界地,三县的县界从生记客栈的中门穿过。生记客栈旁边有一棵黄桷树,树干粗壮,高大挺拔,但黄桷树长在万县,树干的繁茂枝叶覆盖了忠县、万县、石柱,被称为“一树遮三县”,当地有一民谚:“万县一棵树,遮荫到石柱。”随着该县旅游业的发展,“生记客栈”正焕发生机。

黄水镇在清朝时期便是巴盐古道的重要集镇之一,有不少客栈供来往力夫歇息,谢家店子便是其中一个。

谢家店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第一代主人叫谢帮政。那时,巴盐古道上土匪很多,治安不好,当地群众便采取联防的方式,凡是土匪来袭便吹号(这种号用牛角做成,声音低沉雄浑,能传出很远),附近村民听到吹号便会拿着红缨枪、砍刀、火枪等前来支援。久而久之,土匪便选择深夜前来抢劫,使熟睡中的村民无法吹号报警。1920年左右,土匪前来抢劫,之后一把火将客栈烧掉,宣告了谢家店子的暂时倒闭。谢家后人多年积蓄钱粮,于1938年重建谢家店子。客栈大门上写着楹联:“行石柱巴盐古道唱背二哥啰儿调,歇黄水谢家店子品土家人竹枝词。”该客栈现已毁不存。

“幺店子”设备简陋,一楼有专供力夫搁置包袱的行李间,一排长木凳上依次搁放着力夫背运的货物担子,力夫吃自带的口粮。木楼板上铺一层稻草,力夫几人十几人打“通铺”。商人和官员睡木架子床,设有单人间、双人间。遇客人爆满,后到的力夫只能和衣而睡,名“打梁山锣鼓”。也有的力夫睡在房东的猪牛圈竹楼上的包谷壳里,名叫“冲壳子”。商贾、力夫日暮投宿,天明启程赶路,店主仅收取廉价的住店费。

桥头古镇至中益场,20多公里无人烟,只有大寨坎盘龙石半山腰平台,有一家独户“幺店子”,登上寨顶马鹿山凉水井有一家“幺店子”,今均已荒废。

父亲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了生计,当了几年的力夫,从官田坝场背运粮食到桥头坝,又从桥头坝背运盐巴、百货到官田坝场,往返4天100多公里,一般住凉水井“幺店子”。

据老人介绍,巴盐古道上的“幺店子”一直存续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年,山区不通公路,货物全靠人工肩挑背驮,沿途的“幺店子”生意仍然火红,“背脚子”成群结队,川流不息,成为客栈的主要人流。后来,山区陆续通了公路,“背脚子”退出了历史舞台,散落在巴盐古道上的“幺店子”渐渐清冷、衰落,巴盐古道也失去了陆运交通运输功能,沉淀丰富的历史文化。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