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来真好看!三位石柱老乡小康路上的幸福笑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8月3日上午,“你笑起来真好看——决战脱贫攻坚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首站走进重庆石柱。

GetAttachment_副本.jpg

▲石柱中益乡华溪村

接下来,14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重庆、四川等6个西部省区市重点网媒数百名记者,将持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用镜头记录老乡发自内心的笑颜,用手中的笔叙写一个个温暖的脱贫故事。

活动启动当天,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启动现场的3名石柱老乡,一起倾听他们讲述身上发生的生动故事。

A

坚守乡村小学18年

她的笑脸被学生比作向日葵

GetAttachment (1)_副本.jpg

▲马影翠

在石柱中益小学,马影翠是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

她也曾是中益小学的学生。2002年,18岁的马影翠读完师范后,回到乡里一直扎根母校教书育人。

8月3日在云采访中,她细数这些年学校的变化,说完咧嘴微微一笑。令她感触特别深的,是学生们变得热情、自信。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有爱心人士来或者有领导来视察时,很多学生见到他们就往一边躲。

“现在不躲了!热情得很,会积极配合和交流。”马影翠说,学生精神面貌上的变化非常明显,很多学生活泼了不少。

马影翠一次生病请假,回校后学生送了她一张画:一幅简单的画里,一朵向日葵旁写着4个字——“祝您开心”。

那之后,一次马影翠教孩子们被动句式时,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的老师”。学生在作文里写道:“马老师经常笑,像向日葵。”

马影翠很高兴,问大家“这句话能不能改成被动句?”一阵沉默后,一个学生冒出一句:“向日葵被马老师像!”

马影翠笑成了一朵花。她喜欢向日葵,常说:“向日葵扎根泥土,追求光明。”

GetAttachment (3)_副本.jpg

▲石柱中益小学新貌

最近几年里,学校的变化大,硬件添置了不少。

“以前学生吃饭还要错峰排队,现在食堂宽敞了,学生可以同时就餐了。”马影翠告诉记者,以前有偏远的学生上学要走两三小时,现在离学校远的可以寄宿了。“学校新盖了两栋大楼,用于教学和住宿。”

回想起20多年前,学校只有一栋土木结构的教学楼,操场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现在的教学楼宽敞明亮,操场铺上了塑胶,教室还配备了投影仪。

这18年里,马影翠一直坚守在中益小学,她打算继续坚守下去。

每年县里会组织考试,从各个乡镇抽调一些老师进城,但马影翠从未报名。“都走了不行。我没多高尚的想法,只是熟悉这里,尽力多做点事。”马影翠说。

B

“女汉子”的“公主梦”

住在“花园洋房”里不再漂泊

GetAttachment (4)_副本.jpg

▲成世芳

中益乡盐井村,因一口老盐井而得名,这里与沙子镇接壤。

村里的沟口组是中益连接沙子镇的“东大门”,公路旁一处小堡坎,依山而建的一栋“花园洋房”,是土家山寨一处别致的民宿。

正是这栋“花园洋房”,让曾在外打拼的“女汉子”成世芳实现儿时的“公主梦”。

1988年出生的成世芳是家里的独生女。因为那时农村条件差,她从小跟着长辈爬坡上坎、栽秧搭谷, 成了人们眼中的“女汉子”。

年幼时,父母就南下广东打工,她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儿时候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她坚强的意志,使她养成了独立、不服输的性格。

“好想活成童话里的公主,住在漂亮的城堡里。”成世芳说,“那时只能是想一想!”

2004年,成世芳中专毕业后,随着父母前往深圳打工。几年积淀下来,正当干得风生水起时,外公外婆双双生病。2007年,她辞掉工作回到农村,两年后结婚,成了一名军嫂。

“坚强都是被逼出来的!”成世芳淡然地说。

其实,她小时候最喜欢画画,见什么画什么,绘画作品曾参加学校比赛。当时老师建议她去学画画,可因家庭原因却没学成,但绘画的“种子”已在她心底萌芽。

2018年5月,成世芳全家总动员准备建房。算起来,这已是她家第三次修房子了。

以前的老木房被大火烧毁,一直是她心里的遗憾。“那是一栋漂亮的吊脚楼。”成世芳说,“还在县里摄影展上展出过呐!”

按理说她可以在县城买房,可她说自己修的房子住进去才有家的感觉。眼看中益乡在大力发展旅游,成世芳萌生了搞民宿的想法。

GetAttachment (5)_副本.jpg

▲成世芳的民宿

成世芳在规划时就想好,不能宅基地有多大房子就修多大,要留一部分面积建成庭院,腾点空间种点花草提升环境品质。门开在哪里、楼梯怎么摆、窗户什么形状等,成世芳不遗余力要把房子建成理想中的家园。

“房子的外形设计,我没有请师傅,都是自己学的。”成世芳说,好像一直都没有丢过手中的画笔。

在两个多月的施工中,成世芳一家人忙而有序。

“西式门买的样板门,比市场价便宜一半。地砖也是我去市场上淘的。”她说,连贴地砖、做防水、装洗漱配件等都是她一手一脚干出来的,“节省了开支,关键是可按自己的意愿做。”

在这栋民宿里,客厅装了两扇大的玻璃门,采光很好又显大气;地砖用多种花色混搭,随性、自然而不单调;三楼的几间卧室,装饰得清新淡雅,罩着竹篾灯罩的吊灯和铺着绒毯的飘窗,都很有特色……

让人印象极深的一间卧室,四根大拇指粗的麻绳从房梁上悬垂而下,吊着一张木床,屋顶装饰着白色的薄纱,床边吊着闪亮的银丝帘,一盏洁白的羽毛夜灯,散发着梦幻的光芒,真像童话里公主寝宫。

“民宿就是要靠特色才能吸引人。”成世芳说。

在她家的院坝里,既有山里土生土长的金银花、兰花、映山红等,也有三角梅、格桑花、灯笼花等外地品种;屋后面有两三亩果园四季有鲜果,桃子、李子、樱桃、枇杷、蓝莓等。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成世芳说,“这是我向往的生活,不再出去漂泊!”

C

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几年努力的回报,像现在花椒结了果”

GetAttachment (6)_副本.jpg

▲刘瑞发

盛夏的石柱三河镇玉岭村,漫山遍野的山坡上种满了绿油油的花椒树,颗颗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远远就能闻到花椒的清香。

51岁的刘瑞发是这片花椒的主人,他在村民眼里算是“成功人士”。回想起6年前,他因意外重伤加上两个孩子上学,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说起走上现在的致富路,刘瑞发感慨一路上的三个转变。

2013年,他在广东打工时,因意外事故,导致左手被摔断,不能再从事原来的工作,只能回老家休养。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经济来源极度缺乏,恰恰两个孩子上学又需要不菲的开支,长时间的入不敷出,让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苦。

2014年,刘瑞发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生活渐渐有了好转。夫妻俩为摆脱贫困,先后在浙江等地打工,还出国去了柬埔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脱了贫。

2016年,他和妻子回到了玉岭村,看着家乡大片的撂荒地,他铁了心留在村里搞产业,想把荒土荒山变成青山银山。

刘瑞发从银行贷了款,把家里的全部积蓄投入到花椒产业发展中。他流转了村里200余亩土地,请了在家的乡亲一起垦地开荒。

2016年底,刘瑞发从江津区引进了8.7万余株花椒苗,种在了开好荒的土地上,昔日的荒山变得一派生机盎然。

GetAttachment (2)_副本.jpg

▲基地里花椒结果了!

在花椒苗种下之后,他不断学习种植技术,从一个传统农民变成了新型农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花椒种植的农技“专家”。

2018年,借石柱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刘瑞发又流转了700多亩土地,在林下套种黄精、吴茱萸、桔梗、黄栀子,采取“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发展。

去年,基地里的花椒树开始挂果,卖了3万余元,收获了“第一桶金”。今年至少能产4万斤左右,如果按每斤3元计算,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加上基地套种的中药材,今年总收入大约有20多万元。

在搞产业的路上,他也从昔日的贫困户变成了现在的帮扶人。

除了每年要给的流转费,一年要开出20多万元工资,还要根据利益联结机制给出15万的分红。目前,基地要带动80多名村民增收,有10多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几年的努力,就像现在花椒结果了!”刘瑞发说完笑出了声。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