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 :“一手”打造两个产业园

编者按:承载着人们对宽裕殷实、安康幸福生活的期许与向往,我们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收官之年。今年,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更加壮丽的新征程。每一个人都心怀激荡、充满期盼。在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黔江大地一派火热的攻坚场面,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在全力以赴、冲刺胜利的终点。

田建单手推动装满桑叶的滑动槽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记者深入一线,扎根基层,为大家带来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用小视角展现大主题,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生动展现人们身边和眼中的变化。敬请关注。

人在采摘桑叶,鸡在桑园觅食。7月8日,雨后初晴,黔江区金溪镇清水村一组,小地名叫春水坝的一片桑园里,人鸡和谐相处,这里是当地贫困户、残障人田建返乡打造的山地立体农业示范基地。

“这些鸡在桑园找吃的,喂的粮食少,专门提供给主城区那些坐月子的产妇吃,所以叫‘月子土鸡’。”田建说,这些鸡还特别粘人,只要看到桑园有人在干活,它们就跟过来了。

给鸡喂食

田建靠一只右手让清水村、山坳村的部分荒山披绿,不仅自己达到脱贫越线目标,还带动两村50余户家庭(包括20余户建卡贫困户、残疾家庭),通过在基地务工增收,及早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田建被黔江区评为“最美脱贫户”。

外出打工 车祸导致二级残疾

田建,中等身材,头脑灵活,能说会道。因小时候家里弟兄姐妹多,他上完初中就辍学在家,但在家里,务农增收不闲着。他很有远见,17岁时就学会开大货车,考虑以后挣到钱买个二手农用车在村里跑运输。

无论是买二手的、还是一手的车,都需要一大笔钱,这钱从哪里来呢?靠在家天天翻土耕田是凑不起的。

田建听说新疆种棉花、摘棉花很挣钱。1991年,刚满19岁的田建,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如愿到新疆干起了采棉工。采摘了两个月棉花,他凭着手里的A照,找到一份驾驶大货车的工作,圆了他的开车梦。

好景不长,1993年7月3日上午,田建驾驶的东风牌大货车,在一弯道处与对方的一辆加长挂车会车时,因对方是重车刹不住,致两车相撞。田建伤得很重,在医院昏迷10多天。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的左眼被摘除,左臂截肢,治疗了两个多月才出院。

蚕室喂蚕

身心遭受沉重打击的田建出院后,把得到的17000元赔偿金拿回家开了家小商店。同时经人介绍,有了第一次婚姻,后因小店生意不景气,店门被迫关闭,女朋友也抬腿走人。

没过多久,又有好心人给他介绍女朋友,由于女方要求田建到城里买房才结婚,田建买不起房,两人不欢而散。

两次感情失败,还有一起生活的老母亲,田建觉得待在家里没搞头。1998年,田建再次赴新疆。开车的技术活他干不了,这次只能靠下苦力。很多老板看到他只有一只手,能干什么活?田建看到老板眼中的质疑,当面只手干活给他们看。

虽然只有一只手,但田建还经常跳槽。期间,他摘棉花、种棉花、上工地、进煤矿,还当过放羊娃,哪里工资高就往哪里跑。

田建还爱看书学习,看到建筑工地测量工作轻松,收入也高,他便买书自学,不懂的就请教。就这样,田建靠自学业务知识,考取相关技术证,后来一直在建筑工地上干了10年测量工作,每年有6万元收入。

身残志坚 蚕桑产业延伸两村

2017年,当地政府考虑到田建在外漂泊多年,仍是一个人,家里80多岁的母亲需要照顾,他被评为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当地干部鼓励田建回家发展产业、照顾母亲。

田建回家后,手里有5万元现金,便到邻村山坳村4组,流转土地100亩发展蚕桑。

每当有人问田建,春水坝是近100亩的大坝子,为啥要选择去山坳村发展?田建的回答是:“山坳村田地租金便宜,只能比到手头的钱去做事。”

当年冬天,田建请来挖机将100亩田地开挖出来栽桑。

同时,在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下,田建家的2间旧木房被翻修成3间占地110余平方米的钢筋水泥楼房。

2018年,田建多次参加金溪镇组织的栽桑养蚕技术培训,在镇蚕茧站技术人员的上门指导下,利用新栽桑的桑叶喂养了一季蚕,收入1万多元。

当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清水村第一书记李小兵上门找到田建,说:“田大哥,你干脆把你老家门前那80亩老桑园也接管过来,管理也方便,养蚕大棚还能将就用,投入也小。”

见新来的李书记找上门来,田建实地看了这片桑园,没有当场拒绝。便说:“好是好,就是我手头缺钱。”

田建摊开手掌,屈指一算:“桑园改良要钱、重新搭建蚕棚要钱、请人帮工要钱,还有工人背着100多斤重的桑叶,从几根木棒棒桥走过,该多危险呀!你最好还帮我介绍个老婆来打帮手,不然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李小兵听田建这么一说,感觉他就是个“老江湖”。毕竟多年在外,见识广,提出这些想法也很正常,即使田建有些油腔滑调,但李小兵能看出他是个干实事的人。

附近的建卡贫困户、残疾家庭人员在基地务工

前面的要求都好说,唯一后面找老婆的事,李小兵可拍不了板。

田建接管了老桑园后,当地政府积极为田建申请产业扶贫贷款。多年的老桑园得到改良,建起了新的养蚕大棚。帮扶单位出资建的人行产业桥,也在今年4月完工。2019年,田建新栽桑90亩。

桑鸡种养 帮贫困户脱贫摘帽

有当地政府和帮扶部门的支持,田建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十足。

田建在山坳村和清水村的两处桑园相距约15公里,即使两处奔走,他也十分乐意。因为两村有土地流转户50余户,解决了3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问题。其中,在基地长期务工的田井会、田友参、王安全、刘科珍等20余户建卡贫困户、残疾家庭,通过务工实现脱贫摘帽。

市卫健委为蚕桑基地架起扶贫产业桥

2019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帮扶集团驻山坳村第一书记刘畅,给田建在山坳村的桑园送去1000只鸡苗。由于第一年养鸡没经验,耗损一半,当年养鸡收入5万余元,另外蚕茧收入4万余元。

李小兵也给清水村的桑园送来750只鸡苗,去年卖鸡收入了3万元,蚕茧收入12万元。今年李小兵又为桑园送来1100只鸡苗,目前已长成半大鸡崽,成活率达到90%以上,预计今年养鸡收入可达到9万元。

“最初套种的100多亩辣椒,收入甚小,还是养鸡比较适合。”田建说。

今年,田建计划两处桑园养蚕200张,产茧16000斤,收入30万元。今年因暴雨天气,造成至少10万元损失。

“蚕桑基地赚的是人气,只要能让大多数家庭增收就行。”田建说。

如今,田建已在两个蚕桑基地,建起5个钢架结构的蚕棚,一个小蚕共育室。当地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补贴;区残联也对田建的产业给予扶持奖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帮扶集团也为田建的大棚帮扶部分资金,并出资9万余元架起扶贫产业桥,今年还为其购买1万多元专用肥。

蚕茧站技术人员李万明(右)教田建区别脓蚕

发展蚕桑产业告别了贫困,田建还通过发自己单手采桑、养蚕的抖音视频,收获了爱情。彭水自治县的一位离异女性罗应琴,看到田建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认为他是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人,两人互生爱慕之情。今年农历二月初六,罗应琴高兴地过来帮田建打理蚕桑园。

“我能有今天,要感谢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帮扶单位的精准帮扶。待我今年秋蚕养完,在举办婚礼那天,想请他们前来喝喜酒,他们才是我脱贫、脱单的帮扶人和见证人。”田建说。

(记者 李诗素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