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救助保障网 筑牢救助底线

近年来,黔江区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记民政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开拓创新,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促进各项救助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运行,争当救助对象的贴心人,确保每一个被救助人员在救助站过得舒心,并能安全、放心返程,努力向全社会提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帮流浪乞讨人员寻亲。

织密救助保障网

筑牢救助的底线

近日,记者走进黔江区救助管理站,仿佛置身于一个城市公园,站内环境清幽、绿树成荫。

无论你衣衫褴褛,还是西装笔挺,走进救助大厅,工作人员都会热情地送一声温情问候、端一杯热茶。如果你是来寻求救助,那么,救助站还将为你理一个干净头发,洗一个热水澡、换一身干净衣服、吃一碗热饭菜。

一直以来,黔江区救助站工作人员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宗旨,用人性化、亲情化的救助服务为流浪乞讨人员重返家园铺路架桥,积极开展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活动;对各车站、桥梁涵洞、闲置楼盘等生活无着人员可能活动的区域,加大巡查、劝导、救助力度;按照“先救助、后甄别”的原则,对街面上流浪乞讨和有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人员,积极施救,劝导其进站接受救助,等待救助变为主动救助,站内救助变为站外救助,将街面劝导、街头救助和街面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区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提供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线索。

2016年以来,区救助管理站对新入站、无法确认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全部在24小时内推送到全国救助寻亲网;7个工作日内仍无法确认身份的,及时书面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血样,并持续跟踪比对结果,成功救助100余名查无身份信息疑难人员。

拓展思路求突破

打出寻亲组合拳

张大爷是一名聋哑人,不记得家在哪儿。区救助管理站根据张大爷的一些零碎的记忆和模糊描述,定位湖南。在不知能否找到张大爷家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通过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寻找,最后在全国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张大爷终于找到了家。

这样的故事太多,几乎每天都在救助管理站上演,而这些圆满结局的背后,是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为帮助每一位滞留的受助对象找到回家的路,黔江区救助管理站高度重视救助对象的甄别寻亲工作,认真拓展甄别寻亲思路,以今日头条寻人、人像比对、公安DNA采集对比、微信朋友圈转发等渠道为助力,协调公安机关通过人口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比对走失人口库、发布协查通报等方式,履行必要的身份查找程序。

创新寻亲方式。将身份疑难人员的原始照片及基本信息印制成海报,张贴在各乡镇街道村社、火车站的公示栏或人流量较多的区域,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打出精准寻亲组合拳。

构建落户保障机制

妥善安置滞留人员

在被救助人员中,因部分救助对象患重度精神疾病或智力残疾,无法获得相关身份及户籍信息,只能在救助站暂时滞留或被送往精神病医院康复治疗。

为解决滞留人员安置问题,黔江区救助管理站一方面全力用好“寻亲网”,用活“全国救助管理系统平台”,为滞留人员架起寻亲桥梁,尽最大可能帮助滞留人员重返家园;另一方面不断加强部门协作,在公安、卫健、街道、定点医疗机构等部门的协助和支持下,对长期滞留人员进行落户安置,并落实医疗、兜底救助等政策服务。

完成寻亲无果流浪人员落户后,由黔江区金秋老年公寓履行管理主体责任,正阳街道办事处负责监管;按常住人口标准、程序和“就高不就低”原则,由金秋老年公寓将落户后人员向正阳街道办事处申请纳入特困人员或低保对象管理,按规定发放救助金、资助,参加医疗保险、纳入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范围。安置人员死亡,由黔江区金秋老年公寓履行主体责任,正阳街道办事处配合,黔江中心医院协助,共同做好丧葬工作。

截至目前,共为19名长期滞留人员成功落户,并相应纳入最低生活、医疗等保障范畴,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让他们成为真正的黔江“新市民”。

 (记者 黄敏)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