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走出的脱贫典型

在家庭遭受变故时,她扛起所有生活重担,是家庭的“顶梁柱”;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她是不离不弃的模范妻子;在政策的扶持下,不等不靠不要,积极脱贫,她是摆脱贫困的先进典型。她就是秀山自治县大溪乡丰胡村村民姚水花。近日,记者采访了她。


不离弃

为爱坚守十三年

喂饭、翻身、擦洗、伺候大小便……13年来,姚水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始终对丈夫不离不弃,每天精心照顾。

十三年前,一场车祸使姚水花的丈夫彭明贵瘫痪在床,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整个家庭从经济到精神都陷入了困境。看多了电视剧里的剧情,很多村民也观望着:姚水花会不会抛下这个艰难的家庭一走了之?然而姚水花的行为却让村民们都为之称赞。

在姚水花看来,婚姻不是那句俚语“大难临头各自飞”,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包容和责任。“他已经成这样了,我离开了,他怎么办?我不能丢下他一个人不管。”自此,姚水花便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每当有人问到苦不苦、值不值的时候,姚水花都带着憨笑回答:“在一天就照顾一天,一日夫妻百日恩,照顾丈夫,我并不觉得辛苦,把他服侍好点,两个人也互相有个伴,进屋有个问的,有个喊的。假如没得他了,一个人进屋来也冷清清的。”

面对挫折,姚水花没有退缩,她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沉重的家庭责任。再苦再难,面对乡亲们的始终是笑脸,姚水花也因此获得了村民们的高度认可。“确实是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来,她给彭明贵照顾得清清爽爽的。”提起姚水花,周围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


不气馁

靠勤劳摆脱贫困

由于原居住地交通不便,大溪乡党委政府根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补助标准,帮助姚水花一家,在丰胡村楠木山组公路旁修建了两间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的房屋,并为其接通水电,让这对多灾多难的夫妻少了一些生活的困苦。

当地政府及周边乡邻的关怀让姚水花倍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她勤劳致富的信心。姚水花坚定的告诉记者:“大家给我这么多帮助,我更要勤快点,靠自己的勤劳走出困境,才对得起大家对我们的帮助。”

丈夫出事之后,家里的经济就断了,为了尽可能的减轻负担,许久不种田的姚水花重拾锄头,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在自家的地里种植了玉米、油菜、蔬菜等作物,家里的生活基本上能自给自足。

仅能吃饱饭,离脱贫还差一定距离。不甘贫困的姚水花又学了技术,开始养起了土鸡和蜜蜂。“去年养了50余只鸡,除了政府补贴给我的一千块钱,卖鸡蛋还赚了两三千块钱。另外,我还养了三桶蜜蜂。”姚水花高兴的说道。


振信心

勇毅笃行小康路

2019年,为治理丰胡村石漠化问题,大溪乡在丰胡村发展了1500亩的产业基地,包括茶叶1100亩,果园400亩。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姚水花不仅把自家的三亩地拿来入了股,还通过小额扶贫贷款贷到三万块钱,作为股金入股。

“产业基地见到效益后,我除了可以拿到土地和股金分红以外,作为建卡贫困户,还有集体经济分红,这样一来就有三份收入,感谢现在的好政策,才让我们这个穷困潦倒的家庭走上脱贫之路。”

近年来,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姚水花一家享受了健康、就业、产业、政策性补贴等各项扶贫惠民政策,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之忧,一家人也已脱了贫。

13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丈夫,自立自强撸袖实干,不等不靠发展产业,姚水花展现了她的坚毅担当。如今,心怀感恩的姚水花,对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她依然如故地与邻居和睦相处,依然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瘫痪的丈夫,依然勤劳、勇毅地奔走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彭璐)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