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田点燃“三把火” 水田村里“火”起来

完善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增收、打造乡村旅游……秀山自治县膏田镇水田村驻村工作队点燃“三把火”,把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实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让这个有1600余人的小村庄日渐“火”了起来。近日,记者深入进行了采访。

“第一把火”,完善基础设施

日前,记者在膏田镇水田村看见,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将村庄之间连接了起来,路旁的太阳能路灯整齐有序,村里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派怡然的自然乡村风光。

“公路畅通工程通到每一个寨,入户便道通到每一家,太阳能路灯照明工程安装到每一寨,人饮工程也安装到每一家。”膏田镇水田村第一书记周胜龙介绍,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进驻水田村工作以后,工作队便点燃了“第一把火”——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村居环境。

为切实解决该村农业生产相关问题,工作队马不停蹄地协调镇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多方渠道筹集资金,不仅为各村组修建了道路,安装了路灯,还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问题。目前,完成入村和6个村民小组入组公路13.2公里,解决了全村435户1646人出行难问题,实现了6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全覆盖,在全镇率先安装了90盏太阳能路灯,为老百姓夜间出行提供了方便。

“第二把火”,发展养殖业

路通了,交通便利了,工作队又点燃“第二把火”——发展养殖业,助力村民增收。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驻村工作队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更重要的是扶志和扶愚。

“我们村有36户建卡贫困户128人,根据每一户的致贫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主要目的就是让贫困户发挥自身动力,通过走访和做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只有依靠自己勤劳双手致富才是真的富。”周胜龙告诉记者。

今年46岁的杨再军家住膏田镇水田村河坝组,至今未婚,与86岁的老父亲相依为命。由于父亲体弱多病需要照顾,杨再军无法外出打工,家里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长期的贫困使杨再军逐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长期精神不振,吃尽了生活的苦头。

驻村工作队进驻水田村后,多次深入走访杨再军家,鼓励他要坚强自信。在给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后,杨再军决定尝试着养羊。2015年,驻村工作队联系帮扶单位出资帮他购买了两只小羊,还帮他搭起一个羊舍。在杨再军精心饲养下,2019年,羊的数量增加到53只,年收入达10万余元。去年年初,尝到养殖甜头的杨再军又养起了黄牛。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前几年我是养羊,到处跑,一个人管理不过来,去年年初我就把羊子卖了养牛,养了10头牛。”杨再军告诉记者。

今年年初的时候,杨再军养殖的三头黄牛出栏,卖了3万多元。在驻村工作队的细心帮扶下,他渐渐地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第三把火”,发展集体经济

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贫困户的经济条件好转了,驻村工作队又点燃了“第三把火”——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2019年,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考察,针对水田村实际情况,依托原生态美丽乡村环境优势,启动了《膏田镇生态水田美丽乡村之旅实施方案》,发展以农家乐、民宿、烧烤营地等为主的旅游业,引导村民和贫困户经营农家乐、民宿和出售山区特色农副产品增收。

“自从乡村旅游启动以后,水田村的土特产,比如土鸡、旱鸭子、鸭蛋、鸡蛋、干笋子、干豇豆、腊肉等农产品,老百姓直接推销给来这里旅游的游客,其产品也得到社会的认可。”周胜龙说。

水田村脱贫户田洪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受益者之一,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家中和妻子整理客房中的被褥,提起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田洪国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村民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水田村独特的清凉环境成为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村民们在家里开起了民宿,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村民的生活正一天天变好。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杨丽华)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