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之瑰宝——重庆酉阳阳戏

酉阳阳戏,又称面具阳戏。酉阳面具阳戏,又名脸壳戏,广泛流传于酉阳自治县小河、丁市、李溪、铜鼓等地。发源地为该县小河镇桃坡村。先后被录入重庆市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饱经沧桑的阳戏老艺人

阳戏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是种阳春的人演的戏,所以称之为“阳戏”。另一种说法是傩戏是为娱乐鬼神而演,称“阴戏”,阳戏虽也有还傩愿的酬神演出,但在庭前扎台唱,主要是娱人,故称之为“阳戏”。

据传, 酉阳面具阳戏,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土家族图腾崇拜的傩祭,是土家先民为驱鬼逐疫举行的一种祭祀仪式。被称为“木脸戏”或“鬼脸壳戏”。主要特点是角色都戴木制假面,扮做鬼神歌舞。

阳戏《招亲》表演场景

桃坡村“阳戏”班子是酉阳48拨阳戏班中人丁最为兴旺的阳戏班子。这个班子有十六个人,成员有七八十岁的、有五六十岁的、也有三四十岁的。戏班的主事和掌坛师是年过八旬的冉隆章。

阳戏男扮女装的角色

桃坡“阳戏”戏坛设在掌坛师冉隆章家宽大的堂屋里,戏坛又称“白马坛”,坛上供奉着关云长的木脸面具,戏坛旁放着几十张木脸面具、唱戏的戏衣和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那几十张木脸面具,有皇生、丞相、老生、小生、旦子、反王、大大王、二大王、员外等不同的角色。以及正神、凶神、世俗面具、丑角面具、牛头马面等几大类。通常必备的面具还有山王、将军、判官等25种,道具主要有印、牌带、师刀、令牌等20余种;服装有蟒袍、罗裙、龙凤花鞋等近20种。木脸面具都是当地木匠就地取材雕刻而成,一般用柳木、白杨木制作。在面具造型上,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做工精致,表情夸张,正神正直善良,其他面具则威武、凶悍、怪异,眼球突出,呲牙咧嘴,眉毛上扬。使人感到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粗犷的美。

阳戏老乐师

当下阳戏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民间戏剧班子数量减少,传统剧种数目锐减,戏剧表演机会降低,酉阳阳戏陷入严峻的传承现状,优秀的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面对迅猛的文化冲击所带来的文化传承困境。

戴面具的阳戏演员

阳戏演出场景

(通讯员 王进元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