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弥补残疾 深山养鸡创业

  “咯咯,咯咯,咯咯,咯咯……”近日,黔江区金溪镇平溪村5组贫困户甘伟素像往常一样,端着一盆苞谷面,一边蹒跚地走向地里的鸡食槽,一边唤着鸡苗来吃食。察觉到甘伟素端着盛苞谷面的瓷盆,鸡仔叽叽喳喳地跟在甘伟素身后,有些还从远处闻声飞奔而来,不一会儿,一群鸡仔就将甘伟素包围,等待着她投食。

  甘伟素的这批鸡苗,是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驻金溪镇的扶贫工作队送来的,产后还实行保价回收,大大降低了低收入农户的养鸡风险,给养殖户吃下了“定心丸”。

  山里建棚 开始养鸡

  甘伟素今年55岁,居住在平溪村窄颈子居民点,1983年与邱登亮结婚,1999年邱登亮因意外去世,留下了甘伟素和儿子相依为命。

  甘伟素小时候因意外不慎摔倒,右脚骨折没有及时医治,被鉴定为三级肢体残疾,行动有困难,不能干重活。早些年她在当地的扶贫车间做工,一个月有500多元的收入。今年她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向第一书记全克军提出养鸡的想法。

  经过商量之后,甘伟素决定申领600只鸡苗。然而,场地成为了横在甘伟素面前的一道难题。

  甘伟素丈夫的弟弟决定帮一帮这对落难的母子,将自家位于平溪村2组高粱湾的一处有水源平整的土地让给甘伟素发展养殖产业。

  因为居民点离养鸡的地方有一定的距离,以甘伟素的速度要走上一个多小时。甘伟素决定就住在鸡棚旁,方便每天照料鸡仔。在亲戚的帮助下,甘伟素的鸡棚5天时间就搭建好了,大家还为她牵了电线,搬来了电视,设置了临时居住点。

  4月25日,扶贫工作队为甘伟素送来了第一批鸡苗300只,甘伟素的养鸡创业之路开始了。

  积累经验 精心呵护

  “养鸡这个念头也不是一时兴起,我是真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少向国家伸手。”甘伟素说,虽然她以前也养过鸡,但是这样的规模养殖却没有经验。

  在修建鸡棚前,甘伟素就去养殖户家中讨教取经,认真记录在养鸡过程中会遇到的难题以及每个阶段的管理技术。她还经常通过央视7套农业频道、抖音等平台,学习积累养鸡技术。

  虽然才与鸡苗们相处10多天,甘伟素的养殖技术也在进步,管理方式也更加科学。

  每天天不亮,甘伟素就要起床。清理鸡粪、清洗鸡槽、给鸡棚消毒、观察鸡群动态、打苞谷面、给鸡喂食喂水都是她的日常工作,虽然繁琐,但她觉得这样的日子更有奔头。

  “虽然腿脚不便,别人做一个小时的事情,我却要用花近三个小时,但我不能等靠要啊。”正是这样顽强的意志支撑着甘伟素不怕困难不畏艰辛。

  创业精神 传遍乡里

  甘伟素在深山建棚,养鸡创业的事迹早已在村里广为传颂,成为了好榜样好典型,十里八乡也经常有村民慕名前来看看甘伟素的养殖产业。

  “我都得行,你们更没问题,鸡苗有补贴,还包回收,一只鸡卖100元,4至5个月就出栏,怕什么呢。”甘伟素这样鼓励着前来考察的村民,为他们算经济账。

  甘伟素的鸡棚所在地,离公路有着50多米的距离,知道甘伟素在这里养鸡后,下乡卖菜的老板经过这里时还会专门停下来问问甘伟素今天需要哪些菜,还有没有其他生活需要。“甘伟素是贫困户,也是残疾人,能把土鸡养得这么好,我打心眼里佩服她。”

  朝霞东升,夕阳西下。

  每晚甘伟素都会在《新闻联播》声中,将鸡群赶进鸡棚,再准备晚饭。

  日子循环往复,村里人每天都会看见,身材不高的甘伟素双手端着一盆苞谷面走向地里,然后熟练地往鸡群抛撒,鸡群蜂拥而至,欢快的咯咯声传遍村庄......


  (记者 代娟 文/图)


编辑:黔江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