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照亮扶贫路——李群森扶贫二三事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一股青春的力量涌向大山,他们大都是风华正茂的“85后”“90后”,从学校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与村民一起,正朝着同一个脱贫梦奋力奔跑。秀山自治县隘口镇太阳山村本土人才李群森就是其中之一。

  李群森出生于1995年,大学毕业后,曾在重庆从事程序员工作,月薪在7000元左右,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但在李群森心中,却另有一份打算,那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隘口镇,希望能够把青春作为动力,把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工作中。

  隘口镇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一直以来,这里的人们与山石相伴,困羁于此,勃发于此。尽管连绵群山如锁链一般束缚着一代代山里人,但踏山而行,一直是他们抗争贫困命运的呐喊与行动。“我是从隘口镇太阳山村出来的,我知道村里的情况,小时候我们的条件真的太艰苦了,所以我也知道脱贫攻坚对于大山里面的人来说有多重要。”李群森告诉记者,从小到大村里面都很穷,现在自己大学毕业了了,有能力了,希望自己能够为家乡作出一点贡献,让村民们也过上好日子。

  2019年8月,李群森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并在太阳山村做起了本土人才,主要负责扶贫方面的工作。刚到工作岗位上的李群森对于扶贫工作并不了解。因此,他以村委会为家,白天去走访,晚上做功课,沉下心了解村民。从笨拙的学习村干部交流方法,到慢慢尝试着和老百姓拉家常,再到走村串户,到哪儿龙门阵一摆就是半小时,没多久的时间,他就走遍了全村各个角落。“虽说是村里长大,这一次才算是对于村子有了真正的了解。”李群森说,平时一有空,他就往贫困户家跑,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回来还要整理资料、核算收支,经常是忙到深夜。

  “现在的政策是真的好,党和政府都很关心我们,你们这些年轻娃娃也很关心我们,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隘口镇太阳山村烂弯组五保户罗文义说。今年77岁的罗文义无儿无女,是一位孤寡老人。李群森了解他的情况后,经常会上门去嘘寒问暖,时不时给老人送一些生活用品去。“谁家住在哪、家里什么情况、因为什么而贫困,我都清楚。”李群森说,干扶贫工作没有什么捷径,就是把心沉下来,先要向农民学习,了解他们的需求,获得他们的信任。

  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今年年初,李群森被借调到镇上的扶贫办帮忙,来到镇上后,面临的工作更为系统也更为复杂。针对这种情况,李群森积极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工作的效率。

  “当时社会扶贫网APP需要邀请爱心人士注册,老方法都是打电话给别人叫别人注册,这样不仅慢而且效果也并不好。我拿回去琢磨,就发现里面其实是有推广二维码的,通过二维码别人可以直接扫码注册,这样既简单又方便。”李群森告诉记者,当天他尝试着把二维码发送到群里以及朋友圈里面,爱心人士注册人数从几十个,一夜之间增加了2000多人。有了收获之后,他马上把这个发现跟全镇的扶贫干部分享,教会大家如何操作。在李群森的带动下,11000余名爱心人士注册关注隘口镇,互联网+社会扶贫的模式得到了大力推广。

  同时,在工作中,他积极践行“立足岗位做贡献”的要求,履职尽责,尽力做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致贫原因的“分析员”、精准扶贫的“联络员”“服务员”,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贫困户也把他当成家人一样对待。每每说起李群森,贫困户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小李是真正的为我们贫困户着想,真的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现在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好了……”

  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丰富、厚重了李群森的人生,而他也为扶贫工作注入了年轻的活力和激情。“既然选择了,就一直走下去,直到干出个新模样。”李群森说,要是能再选择,他依旧会进村扶贫。他希望和村民一起踏山而行,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让青春力量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彭璐)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