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中医刘元成:一生“钟医”情深不改初心

  “来,把手伸出来,我看看哈……”日前,当记者走进城南街道沙坝巷161号老中医刘元成的家时,一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给前来看病的居民郑军(音)认真看病。而这样的情景,对于已经退休了15年的刘元成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他说:这辈子对中医情有独钟

  刘元成,黔江区邻鄂镇人,1955年生。

  “那还是1971年我16岁的时候,当时上海医科大学的沈自尹教授,带领一批大学生来黔江实习,为黔江培养赤足医生,恰好就在我们邻鄂搞了一个培训班。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高兴得不得了,就找到沈教授请求旁听。由于我对中医很有兴趣而且学习也很认真,3个月后,我就被选为赤足医生的培训对象。”刘元成告诉记者,3年后,也就是1974年的秋季,他被推荐到当时的“涪陵卫校”中医专业学习,从此走上了从医之路。

  1976年,刘元成从“涪陵卫校”毕业,被分配到原来的学堂公社(今鹅池镇)卫生院,一做就是8年。8年里,刘元成翻山越岭到老百姓家里帮他们看病,有时还要背上一篓备用中药。他还经常自费下乡扶贫帮困,把健康和温暖送到边远山区贫苦百姓中间。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在走村串户的义诊中,为病痛中的群众开过多少药方,又免费赠送过多少自己配制的中药药剂了。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爱心付出,赢得当地乡亲的称赞。

  1984年,刘元成被选调到原黔江县卫生局筹建县中医院,同年底被调入县中医院做门诊工作。1989年,他又被调到原黔江县联合镇医院当院长。由于医术精湛,为人诚实,1991年,他又被选调到原黔江地区机关医务所当所长,这一干又是5年。“1996年,医务所合并到原来的黔江地区人民医院,1999年县医院、地区医院、康复医院三院合并组建了现在的中心医院。”刘元成告诉记者,中心医院成立后,他提任综合门诊主任,主要负责中医板块。

  直到2004年退休,整整28年,刘元成的“中医之路”从来没有间断过一天。用他的话说,就是“这辈子对中医情有独钟”。

  他说:中医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刘元成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中医方面的医学书籍,他有两个房间专门用于藏书。据不完全估计,目前他的中医藏书近两万册。“光收藏没用,关键是要读。”刘元成告诉记者,他每天早晚都至少要花1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

  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由于医术精湛,刘元成先后获得了“黔江名中医”“中华特色名医”“香港国际中医学院课题特邀教授”“20世纪杰出医家金奖”荣誉称号;同时,还在国内国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刘氏捏隔食筋疗法”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项目。如今,“激活经气固本免疫疗法”“耳穴贴压点刺疗法”“刘氏捏膈食筋疗法”“神阙罐贴疗法”“中药足浴疗法”“中药煮蛋疗法”等独有的“刘元成特色疗法”依然很受患者欢迎。

  他说:只有做好人才能行好医

  刘元成常常给左邻右舍或前来看病的病人说一些小偏方,不仅简单效果好,而且不取分文。他说,老百姓热爱中医、信任中医,是他从医以来一直初衷不改的根源。

  退休15年来,刘元成都是“退而不休”,尽管每天很忙很累,但他却享受着带给别人健康的快乐。为了方便病人,他还在家里备了常用药材。刘元成始终用行动践行着中医的传统美德,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优秀的医德,不少区内外患者慕名而来。

  “我做这个就是发挥余热,有钱就收点成本,没钱就点都不收。”在刘元成看来,“以家为院”为病人看病,目的早已不是为了挣钱。采访中记者得知,刘元成曾免费为鹅池一位老乡治疗肾结石,经过50天的调理身体康复,他还借了1000块钱给这位老乡作为路费出门打工。刘元成说,“这不就是我一直以来的初衷吗?带给大家健康就是给我最大的回报,也是作为一名医者最大的心愿。”

  (记者 王华松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