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水古镇有支留守儿童民歌队

  本报讯(记者 徐朝政 文/图)“大山的木叶烂成堆,只因那小郎不会吹……”伴随着悠扬的手风琴声,一群穿着土家族、苗族服装的演员依次上场,熟练地唱着古老的山歌(如图),歌声回荡在濯水古镇上空。此情此景,吸引不少路过市民与游客纷纷驻足,他们或拿出手机拍照,或伸出双手为歌唱者打节拍,现场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

  以上表演是记者近日在黔江区濯水古镇入口处看到的景象。记者询问得知,表演山歌的“演员们”是濯水镇当地学校的学生,有的是初中生,有的是小学生,孩子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自愿来为游客们演出。

  “孩子们唱的基本都是黔江本地的山歌。”带队“老师”李泽江告诉记者,他们这个表演团队一共有40多个小孩,最大的有12岁,最小的才6岁。孩子们节假日一有时间就来到古镇上,唱歌跳舞,为游客助兴,助力濯水古镇“5A”创建。

  “我这个‘老师’也不是‘正宗’的。”组织者李泽江笑着告诉记者,他是一个文艺爱好者,因为特别喜欢民族文化,就和当地的文艺爱好者一起组建了一个民歌团队,他任负责人,该乐团专门教有兴趣的孩子学习土家族、苗族的山歌,传承武陵山的民族文化。

  “你们会唱多少山歌啊?都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在现场,很多外地游客被孩子们独具民族特色的表演所感染,纷纷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也乐意给游客讲解山歌所表达的意义,还教游客唱歌。

  “我已经会唱10多首山歌了,民族文化让我的精神生活更充实。”表演者余星辰说,他今年11岁,在上小学6年级,跟着老师学习山歌有一段时间了,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但锻炼了胆量,还结实了朋友,更宣传了濯水,他觉得很有意义。

  “孩子们学会了《六口茶》《木叶情歌》《送朗调》等民族歌曲,还学会了很多的土家语言歌曲。他们都是节假日来学习,我们利用业余时间教授,分文不收。”濯水镇儿童服务站老师冉幕全告诉记者,只要能教会孩子们唱山歌,让外地游客了解黔江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他觉得付出点业余时间是值得的。

  孩子们的歌声不但感染了游客,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更是为景区增添了色彩。记者看见,很多外地游客纷纷和孩子们合影留恋。“这些孩子们唱的是山歌,穿的是少数民族的服装,特别有代入感。”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刘萱薇说,一进入景区的入口就被这些孩子们的表演吸引,和他们合影以后,让人有一种回归古镇的感觉。

  “这些孩子中,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学习了山歌以后,结实了小伙伴,多了一个爱好,课余生活不再孤单。”李泽江说,这个歌唱团的老师大多都是来自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有的是文艺爱好者,有的是时间充裕的老年人,他们都希望通过凝聚居民力量,参与社区基层治理,服务社区居民,让喜欢音乐的少儿有学习的平台,实现留守儿童的音乐梦,传播黔江的民族特色文化。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