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发现清代发簪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在黔江市民刘仁源家中,就收藏有一对清代女子“为悦己者容”佩戴的头饰——发簪。近日,记者来到刘仁源位于城东街道一小区的家中,见到了这一对做工精美的发簪。

  “这对发簪为我家祖传物品,年代为清代,由于一直得以妥善保存,所以我们今天还得以一见。”刘仁源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刘仁源手中的这对发簪均为金属材质,但对于是由何种材质做成却不得而知。两个发簪纹饰也各不相同,一个为全金属结构,另一个为金属为底、表面用玉石、珍珠镶嵌而成。

  对于发簪的功能,刘仁源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发簪,又称簪子、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中国古时男女都会用簪来固定发冠。

  “绚丽的色彩,插入一头青丝,如展翅的彩蝶,衬得容颜越发的娇艳。精致无暇,充满灵气,一步一晃。阳光打落下来,这是独属于簪的温柔。发簪,是古代中国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在古装剧中,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头发盘起来,戴上冠,插上发簪。人们总是能被它们点缀出的精致效果所折服。”刘仁源手拿发簪告诉记者。

  簪的本名称“笄”,在中国封建时代,中国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

  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到15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还没有许嫁或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则仍然保持原来的发式,两者区别十分显著。

  女子行过笄礼之后,不仅要学着成年妇女的样子,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以后,她的言行举止都要严加检点,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深居闺房,不与外界接触。一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线解下,因为她已经成为妇人,不再需要这种标志了。

  凡是举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连去世之后的丧事,也可按成人的规定办理。

  古代的簪和钗除了金属和荆枝制作之外,还有竹、木、玉石、玳瑁、陶瓷、骨、牙、金、银、铜等各种材质制造。发夹出现后,簪和钗就渐渐少人使用。直至近年又再流行,除了传统的材质外,还有全枝用塑胶制造的簪钗或以塑胶为装饰的簪钗,另外镶上水晶或其他半宝石的簪钗亦很流行。

  除此之外,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关于发簪名就有“金桃花顶簪”、“金梅花宝顶簪”、“金菊花宝顶簪”、“金宝石顶簪”、“金厢倒垂莲簪”、“金厢猫睛顶簪”、“金崐点翠梅花簪”等名称。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

  刘仁源说,他会将这对精美的发簪长期保存下去,不管价值高低,他都不会出售。

  (记者 谭鹏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