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产业“花”开石会

  晚秋时节,行走在黔江区石会镇境内,一排排整齐的黑木耳菌棒映入眼帘,格外引人注目。在当地,一朵朵如花般绽放的黑木耳,在青山绿水间延伸……

弘凡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查看木耳生长情况

  变废为宝

  在石会镇,蚕桑产业是当地的骨干产业,全镇桑园面积5500余亩。每年,大面积的桑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桑枝。曾经,这些废弃桑枝除了部分被当地村民当做柴烧外,其余的都被堆放在房前屋后,不但影响人居环境,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石会镇生态产业链的延伸,曾经被当地村民用来当柴烧的废弃桑枝,也变废为宝,开启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了解到,桑枝的收购价约为0.15元到0.2元一斤,按每亩产生1000斤桑枝计算,能够给当地桑农带来每亩150元到200元的收入。

  “以前每年最后一季蚕茧销售后,当地蚕农就会将桑枝砍下,废弃的桑枝也堆在了当地蚕农家的房前屋后。如今,这些桑枝能够给当地村民带来几百元甚至数千元的附加收入。”桑农查贵生说,他家的40亩桑园砍下的桑枝,也能带来数千元的收入。

  木耳“花开”

  在位于石会镇关后社区2组的弘凡农业产业园内,10多个生产车间里里外外都整齐摆放着黑木耳菌棒,在这些菌棒之上,一朵朵生出的黑木耳如花般绽放。

  据该产业园负责人李俊峰介绍,用于制作菌棒的主要原材料是木屑,而他基地内的木屑来源就是当地桑农砍下的废弃桑枝,不但节约从外地购买木屑的运输成本,也让当地村民的废弃桑枝变废为宝。

  在园内一空地上,一堆由桑枝粉碎而成的木屑堆成了一座小山,靠近木屑堆,一股桑枝特有香味沁入鼻腔。

  “正是这些木屑,成为了生出黑木耳的‘土壤’。”李俊峰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产业园已投放由废弃桑枝制作而成的菌棒110万棒,年产值550万元。

  产业“燎原”

  曾经的废弃桑枝,发展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一朵朵如花般绽放的黑木耳,也在石会镇当地的青山绿水间延伸。

  在该镇中元村,前期投放10万棒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已然成型,基地内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菌棒,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了解,在石会镇境内的黎明、工农、青山、中元、青山多地,黑木耳产业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现在石会镇境内已经有20余户贫困户与我们基地签订了购销合同,菌棒及种植培训都由我们基地提供,而且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会定期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当地村民种植出来的黑木耳我们也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回收,按每户提供2000棒的菌棒计算,能够给他们带来每年约4000元的收入。”李俊峰说。

  如今,黑木耳产业已经“花”开石会大地,在当地,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已成了“燎原”之势。

(记者 谭鹏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