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蔽体保暖到时尚个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在变,观念在变,穿着在变,当我们再次审视那段逝去的岁月,会惊奇地发现,最简单的穿衣变化,就是一部写在每个不同年代的中国人身上,鲜活而富有说服力的发展史。

  近日,记者走进黔江区正阳街道朝阳居委凉水井老街,采访了一位有着近60年工作经历的老裁缝邱天忠。

穿着时尚的现代女子 李诗素 摄

  50年代——满大街便衣便裤现已退出历史舞台

  “我是1950年出生的人,可以说是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人,我们小的时候,老一辈人都是穿长衣衫子,还有就是便衣便裤,但都基本上是蓝黑棉布。”邱天忠说。

  邱天忠介绍,他从13岁便开始学习裁缝,那时候裁缝不仅仅只是缝缝补补,而是需要动手做衣服。那时候没有服装店,衣服全靠手工。

  “最开始做便衣便裤最多,那是从清朝流传下来的样式。”说着,邱天忠便顺手拿出一款女式便衣,便衣主要以蓝色棉布材料为主,布扣子,女装斜扣,5颗扣子,男装竖扣,7颗扣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便衣便裤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便衣便裤已经发展成寿衣。而相比较而言,唯一不同的是,布扣子变成了布条,扣的地方改成了系。

  60年代——军装搭配解放鞋现在仍有少数市场

  邱天忠说,在60年代,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服装,尤其在青年学生中盛行。谁都想搞到一套,没有全套,半身也行;没有新的,旧的也不错。男生穿,女学生们也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个“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浑身散发着“革命”气质,代表着当时服装美的时尚。

  除了学生外,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服装市场也开始出售草绿色上衣和裤子。当年的结婚礼服都是绿军装,可见当时人们对此类服装的痴迷程度。

  除了军装,中山装在那个年代仍然盛行,因为简单得体的风格,至今仍然有很多中山装迷。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穿衣裳习惯。”邱天忠说,“我的一件中山装穿了几十年,一件衣服穿这么多年,现在的年轻人想也想不到。”

  随着时代发展,在街上也看不到军装的身影,解放鞋少有市场,农民干活仍然喜欢穿解放鞋。然而,谁也想不到,被淘汰的解放鞋,却流传到了西方,被一些著名设计师改良,成了时尚的宠儿。

邱天忠介绍军干服

  70年代——喇叭裤和“的确良”一时间风靡全国

  邱天忠说,70年代中期以前,仍然保持着60年代以前的风格。70年代末期,喇叭裤悄悄闯进了国门,有不少年轻人开始穿上喇叭裤,只能在城里看到,而在黔江农村,几乎无人穿喇叭裤。

  也就是在这个年代,“的确良”开始风靡全国。“的确良”是合成纤维,因为其挺刮、耐穿,且可以免烫,而深受老百姓的青睐。虽然“的确良”的价格要比棉布价格高出很多,但仍然有很多人选择。

  人们渐渐告别了补丁打补丁的日子,随着面料的不断开发,“的确良”衬衫、“的卡”中山装、“的卡”裤子成了男青年的着装标准,而各种印花、提花“的确良”的出现,让姑娘们变得鲜亮起来。

  80年代——牛仔裤如雨后春笋 开始追求潮流

  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国门大开。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进入人们的生活,大家开始挤在录像厅观看海内外影视剧,荧幕上的“俊男靓女”成为时尚标杆……

  其中的新鲜元素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在日常着装中,衣服的颜色、样式不再单调,一个多彩的时代到来,服饰潮流以快速更迭,牛仔裤也几乎成了所有年轻人的最爱,几乎人手一条。

  “那时候年轻人的穿着开始多样化起来,像电影里的明星一样,大衣开始盛行。”邱天忠说。

  里面一套中山装,外面配一件大衣,再配上一顶港式帽子成了邱天忠的标配。

  邱天忠还分享了这一套衣服的小故事。他说,就是这样的一套装扮,前几年,他去重庆游玩,一些年轻妹子就看着他,找他合影,说他像极了80年代电影里面的明星。

老式便衣女装

  90年代——皮夹克超短裙时尚悄然来到身边

  随着改革开放愈加深入,90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善。除了“万元户”还有了“暴发户”,彩电、洗衣机逐渐成为家庭标配,摩托车、桑塔纳小车成了代步工具,逛百货店、专卖店成为日常休闲。那时候的穿着开始越发多样化,时尚也成了年轻人的追求,皮夹克超短裙也悄然来到身边。

  “我记得我在90年代以前,我们裁缝的生意都还可以,最多的时候我有6个徒弟,通宵做衣服是常事,可以这么说,那个时代以前,正阳街上的人没有哪个没穿过我做的衣服。”邱天忠说。

  90年代过后,裁缝的角色开始转变,几乎无人再找他们做衣服,而只是做些修修补补的活。

  满大街各式服装店开始盛行,人们穿衣服的方式也由过去订做,变成了直接到商场或服装店购买。

  21世纪——个性成了标签服装变得“百花齐放”

  21世纪初,我国加入WTO,开放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海淘、网购普及,人们的购物方式又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大街上能看到全世界最时髦的各色服饰。

  “后来真是可以说是没你买不到的衣服,只有你想不到的款式。”邱天忠说,21世纪过后,所有人都开始追求时髦,一些年轻人更是追求个性,追求独一无二。

  另一方面,作为现代中式服装的代表,唐装、旗袍也变成了重要活动的首选,比如在过年时、在婚礼上,这些优雅的中式服装早已走向了国际,穿在外国人身上也丝毫不违和。

  新中国成立70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思想逐渐开放。我们的服饰从千篇一律,变得“百花齐放”、“各花入各眼”;着装从为了蔽体保暖,变得突出个性和美感……而从服装上的变迁,看到的是新中国70周年生活的巨变,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 黄英 文 /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