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里的旧时光

  老物件,一些在过去岁月中常见的生活物品,它们很多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在某个时刻,重温那一段旧时光,拾起封尘已久的老物件,一段温暖的回忆徐徐铺开……

  刨子

  刨子滑动,木花飞泻,根根拙劣的木头像个温顺的孩子,任由调遣,三五天工夫,桌子、凳子、锄把等木具纷纷从木头中复活。这样的场景对于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或多或少都留存于记忆中。

  有句俗话叫“徒弟徒弟,三年受气”,意思是说传统木匠需要三年方能出师。刚开始,只能帮师傅打打下手。出师后,只要技艺娴熟,再熬上几年,就能自己带徒弟了。

  一个老木匠工具多,斧、锯、刨、凿、刀、钻和锤等,林林总总加起来共有近百种,单是刨子就是几十种。很多工具都是跟了木匠师傅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把手处都泛着油光,仿佛是被岁月滋润了一般。

早期墨斗

  墨斗

  “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转轮王,要是射出一条线,天下邪魔不敢挡。”这是一个古时的谜语,而谜语的答案,就是木工的常用工具——墨斗。

  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的工具,其使用方法是将濡墨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拉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弹下即可。

  据了解,墨斗分为墨仓、线轮、墨线、墨签四个部分。

  墨仓即墨斗前端的一个圆斗,早期是用竹木做成的,前后有一小孔,墨线从中穿过,墨仓内填有蚕丝、棉花、海绵之类的蓄墨材料。

  除此之外,上面还有一个手摇转动的轮——线轮,用来缠墨线。墨线由木轮经墨仓细孔牵出,固定于一端,像弹琴弦一样将木线提起弹在要划线的地方,用后转动线轮将墨线缠回,因而古代又称墨斗为“线墨”。

  而墨签是用竹片做成的画笔,其下端做成扫帚状;弹直线时用它压线,画短直线或记号时当笔使用。

清代铜锁

  老式铜锁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入唐时锁之多为金、银、铜、铁、木。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煤油灯

  煤油灯

  煤油灯也有称水油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家庭常用的照明工具,日用杂货店、小卖部都有售卖。煤油灯,对于很多60、70后来说已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似乎成为了一种特殊符号和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每到傍晚入黑,一盏盏闪烁着橘红的水油灯光,照亮了一个个家庭。煤油灯分长灯筒和短灯筒,大煤油灯用长灯筒,小煤油灯用短灯筒,灯筒是用来保护灯火不被风吹熄,带着灯火走动也不易翻灭。到了夜深人静时,煤油灯一盏接一盏熄了,家家户户都没有了灯光。煤油灯尽管已渐行渐远,但却像是抹不去的时代烙印,是眷恋故乡的一份特殊情结。

  新时代的高速浪潮冲淡了久远的记忆,但每个时代的变迁,都在历史中留下了它的足迹。其实,在不少市民家中的角落或者箱底,都有那么一件老物件,那是属于时代印记……

  (记者 谭鹏 实习生 刘念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