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就是养成好习惯

  血是滋养生命的基础物质,要想摆脱“黄脸婆”,首先要养好气血;要想肌肉结石、身材惹人,摆脱“油腻腻”,首先也要养好气血。但生活中,很多人只知道一味补血、养血,却不知道很多自身的坏习惯也在同时消耗气血。

  血是否充盈,是人各种身心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的基础。所以,养血这个话题一直是老白姓关注的养身热点,尤其很多热衷于美容的朋友,更是将养血作为“头等要务”。黔江区中医院中医美容科主任李悦说。

  损耗气血的“头号凶手 ”:熬夜

  “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好习惯,是养血的前提。”李悦介绍,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发现,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人体生物钟可以精准地调节生理机能。若外部环境与生物钟节律暂时不匹配,人就会有不适感。

  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祥细记载了时辰养生的理论,强调子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丑时(凌晨1点到3点)入眠的重要性。

  如今不论现代医学的研究,还是我国古人经验的总结,都印证了熬夜是一定不能长期做的。

  子时是胆经当令。阳气在这段时间由少逐渐增多,像春季一样,万物复苏,阳气开始生发。人体五胀六腑想要发挥正常功能,离不开胆气的生发,只有胆气生发了,全身的气血才能运行流畅,气机才能条达。如果此时不能睡觉,必然会影响阳气的发生。

  丑时是肝经当令。肝主藏血,当人睡着的时候,血液会回到肝脏。如果丑时还不休息的话,血液就会不停地“运于诸经”,无法规回到肝脏。肝有对血的署储藏和分配作用,可调节人体各脏腑对血的不同需求。长时间熬夜会大乱体内阴阳气血平衡、

  李悦建议,长期熬夜人群可咨询医生,适当用黄芪、山药、枸杞子等泡水喝,或者煲汤服用。

  饮食不当,则会“花容暗淡”

  李悦说,脾胃的运动功能与血的生成有密切关系,所以,注意饮食,养好脾胃,对血很重要。

  《黄帝内经》中说“食饮有节”,古人吃饭、喝水都讲究节奏和节制。吃饭要细嚼慢咽,“狼吞虎咽”表现的不仅是没家教,而且对生体无益;喝水,要小口喝,而不是“牛饮”。另外,吃饭要有规律,不能想吃就吃,好吃才吃,不合胃口就不吃。往往很多小朋友有这样的情况,家长们一定不要让孩子养成挑食的坏习惯。饮食应当粗细搭配,合理膳食。

  吃饭不宜过饱,七八成最佳,就像做事情一样,凡事讲究个“度”。对自己的喜爱食物要节制,对油腻辛辣之物要节制,对非天然食材的加工食品要节制。

  为了追求骨感美,有些女性朋友节食、不吃主食甚至不吃晚饭。虽饿瘦了,但时间长了,气色变得灰暗了,皮肤变得没有光泽了,然后又跑去做美容。往往是钱花了不少,效果却一般。其实,都是因饮食不规律,脾胃功能失调,气血不足引起的。

  女子养血重在养心疏肝

  心,主血脉,也是生体的君主,心神合一是养生的关键,却也是现代人很难做到的。

  “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相对来说女性朋友心思比较细腻,多思善虑,容易钻牛角尖。所以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人对事要宽容,培养自己的爱好,让心宁静、平和。”李悦说,肝的疏泄作用还表现在情绪的宣泄上,可使心情舒畅。

  除了以上养血好习惯外,李悦还给女性朋友们推荐了“三个一”。

  一款茶饮:枸杞桑葚茶。其中枸杞子有补肝益肾的作用,桑葚有补肝益肾、生津润燥、乌发明目的作用。

  一个穴位: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会穴,可按揉,可艾灸,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脾气越来越好,肤色也会越来越好。

  一个动作:敲打肝经。可推拿、敲打,或者刮痧,清除体内肝火。

  补血、养血怎么吃?

  补血的药物很多,李悦也推荐了几种比较温和的食物。

  红枣:滋润心肺、促生津液,对于贫血、面白、气血不足有很好的调养作用。红枣吃多了会腹胀,它的皮不容易消化。红枣中所含的糖分比较高,容易令血糖指数升高,糖尿病患者要慎用红枣。

  黑芝麻: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可滋润皮肤,乌发养颜。

  乌鸡:女性适当食用,可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

  龙眼骨:龙眼肉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功效。若食用过量,则会出现上火症状。

  胡萝卜:胡萝卜能够补血养肝、健脾化滞,改善肝血亏虚引起的视力下降等病症。

 (区中医院供稿)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