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脱贫户】不等不靠勤劳动   齐心摘掉贫困帽

  7月1日,烈日炎炎,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黔江区冯家街道照耀社区的一幢民房正在修建中。记者看到一位年过五旬的汉子。正拿着铁铲在铲着沙土,对周围工友的聊天不曾参与,只是偶尔笑笑。

李西维在工地做工

  “他就是李西维,今年50岁,是村里的脱贫户、他打小听力就有问题,说话也不能正常与人交流。却靠着勤劳苦干,独自一人送出一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还把在大山深处的家搬到了我们正阳街道的居民点。”随行的正阳街道宣统委员陈光文告诉记者。

  妻子病逝欠下外债

  据了解,李西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他生来就有残疾。李西维并没有读过几天书,幸运的是老天给了他一位好妻子陈秀琼。

  “因为交流有障碍,爸爸说话只有我们家里人听得懂。”李西维的儿子李远灿告诉记者,记忆里他们感情很好,那些年虽然家里穷,但至少能吃上饱饭,直到妈妈因病去世,一切就都变了。

  陈秀琼因患直肠癌于2007年离开了这个家,为给她治病家里欠下了7万多元的外债。

  看着两个年幼的儿子,李西维在心里发誓,无论多辛苦都要让两个孩子把书读出来。

  父子一起打工还债

  李西维是一个老实的人,对于他来说,唯一赚钱的方式就是给人下苦力。然而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他只能在家附近做些苦力活。还好周围的邻居知道他家的情况,加上他勤劳能干,有活做总是第一个找他。

  每年的寒暑假,李远灿就带着父亲到处打工,上学的时候就让父亲在学校附近干活方便照顾。

  看到父亲如此辛苦,作为哥哥的李灿觉得自己必须和父亲一起撑起家庭的重担。从18岁开始,他带着父亲去了上海、深圳等地打工。

  “爸爸与人交流有问题,但做起活来一般没人能比得上,因此一般都是我出去负责找事做。我们在工地上搬砖、挑沙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过。”回忆起那段打工的日子,李远灿的眼睛里有些湿润。“我是做了一段时间就遭不住了,但我爸一直坚持着,哪怕是高温天气也不休息。”李远灿说。

  没过几年,家里的债就基本上还清了。

  政府扶持建起新房

  李西维原本的家在正阳街道群力社区的大山深处,从家里到正阳要走一个多小时,打从有了两个孩子,李西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家搬出大山深处。“庆幸的是我们赶上了政府的好政策,2014年的时候在后槽安置区建起了一栋新房子。”李远银笑着说。

  原来2012年李西维果断的把老家的房子复垦了,得到了国家政策补贴的近10万元钱。有了这笔钱,李西维知道自己搬出大山的梦实现了一半。

  在村里的帮助下,随后李西维成功的在后槽安置区买了一块地皮。“当年家里建房子的时候,幸亏有政府出面帮忙,不然我们哪能买到那么便宜的宅基地。”李西维一边喝茶一边咿咿呀呀的表示,儿子李远灿在旁边给他当翻译。

  有难同当共同致富

  李西维一家人于2014年年底搬进了新房子,原本以为一家人可以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命运似乎从没有真正眷顾过这个家庭。弟弟李远银顺利考上大学后,中专没毕业多久的李远灿却换上了脊柱炎。

  为了治病,李远灿走了不少地方求医,先后花去了10多万元,加上弟弟上学需要钱,这个家又陷入了贫穷之中。

  “知道他们家的情况后,政府帮扶落实了一个非公益性岗位给李远灿,让他在群力社区就业。”陈光文告诉记者,他自己本身也很努力,做事兢兢业业,身兼社区内务管理、创文工作,老年协会管理员多个岗位。

  虽然年过五旬,李西维仍然长期在外面做苦力活,这也是为什么采访当天在冯家才找他的原因。而如今李远银大学毕业后顺利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我父亲一辈子真的是不容易,一个人把我们兄弟俩拉扯长大。如果不是现在政府的政策好,我们家仍然还是贫困户。我上大学的时候多亏了国家贷款才能顺利读完大学。”李远银告诉记者,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他相信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他们一家人确实很值得大家敬佩、父慈子孝,都能吃苦。所有他们能第一批甩脱贫困帽子我并不意外。”群力社区党委书记毛健告诉记者。 (记者 田丹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