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贞节牌坊”140余年记忆

  “据我家族谱记载,这座贞节牌坊有140余年历史。”6月28日,黔江区太极乡太和村5组村民邬云宣向记者讲述着“刘氏贞节牌坊”的故事。

  邬云宣家住太极乡太和村境内,刘氏贞节牌坊就在他房前20米远处屹立着。这是一座石木结构的牌坊,历经百年风雨,牌坊的立柱有些虫蛀痕迹,但在石柱的支撑下,仍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整座牌坊占地约3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牌坊为四柱三开间两重檐,宽约10米,深约2.5米,通高6米,石质基座,上方为青瓦覆盖。2014年6月5日,黔江公布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刘氏贞节牌坊”在内的18处不可移动文物列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贞节牌坊

 

  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类型,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这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我是牌坊主人刘氏的后裔。” 邬云宣说,牌坊原为四柱三开间三重檐歇山式顶,“文革”时期中间两柱被砍掉,上面两重檐顶被毁。2006年,作为后人,他在砍掉的柱子上重建了单檐歇山式顶。牌坊正中原悬挂有一块标有“圣旨”二字的牌匾,但现在已经无迹可寻。

  “不过,我们族谱上记载得很清楚。”邬云宣说,族谱在邬氏族人邬云发家中,是一本百多年前的邬氏族谱。“上谕,礼部谨,题为彚请,旌表事礼科抄出四川总督吴疏称,酉阳州属采访贞节妇女冉锺氏邬刘氏……”保存在邬云发家中的邬氏族谱,上面保留着当时批准修建刘氏贞节牌坊时的“上谕”原文。上谕,即诏书,是皇帝的命令和指示,也是皇帝用来发布命令的一种官文书,其落款日期为光绪元年正月二十八日。

  “这座牌坊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邬氏双节坊。”邬云宣介绍,刘氏贞节牌坊是为了纪念其祖上邬刘氏和邬冉氏。邬刘氏与邬冉氏为婆媳,却都命途多舛,婆媳俩都早年丧夫,之后均含辛茹苦抚养后代、照顾家庭。她俩的事迹得到了当时朝廷的旌表,因此立了这座牌坊。

  坐在堂屋里,邬云宣把“刘氏贞节牌坊”的故事娓娓道来。他说,祖上刘氏15岁就嫁到了邬家,但19岁时就守了寡。丈夫去世后,刘氏将唯一的儿子抚养成人,成家立业。之后儿子娶了冉氏为妻。但祸不单行,冉氏25岁时,丈夫也离开了人世。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刘氏、冉氏婆媳选择了坚强面对,勤俭持家,重视教育,抚养后代。邬氏家族也在刘氏、冉氏婆媳的细心打理下,一天天壮大。后人邬绍镐在成都做了官,因感念刘氏、冉氏一生命途多舛、节孝有义,于是,他三次上报并经四川总督送达朝廷,光绪皇帝颁旨授意建牌坊纪念刘氏。

(记者 龚杰品 文/图)

编辑: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