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明:苦干实干走上致富路

  “嫂子,这大清早你就来栓牛了啊?家里那么多牲口都喂了满?”“还没呢,我这不是准备栓完牛再回去喂猪……”6月12日一大早,在黔江区太极乡李子村龙洞湾(小地名)的山坡上,当地人眼里的女汉子张凤明就开始忙碌的一天了。

  自丈夫陶安康因病去世后,张凤明硬是靠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了这个家。2014年,她在政府的帮扶下开始大量养蜂,2016年她开始大量养鸡和猪。如今张凤明家的产业虽然规模不算大,但却是最多的,她家从此了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张凤明在山坡上放牛

  丈夫去世

  她用弱肩撑起家

  今年50岁的张凤明,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陶安康长期在外打工挣钱养家,张凤明在家伺候婆婆和抚养一双儿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陶安康因脑溢血去世。

  “当时他在坡上挖土,突然就晕过去了,送到医院后没能抢救过来。”回忆起那段日子张凤明仍然心痛难当,当时办完他的后事后,医药费也欠了2万多元的外债。”

  陶安康这一走,只留下了一双年幼的儿女和年迈的母亲,看着家里家徒四壁。张凤明的心里没底,她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我唯一的信念就是不管多累,我都要把一双儿女好好带大,不管多脏多累的活,只要能挣钱我都愿意干。”张凤明说。

  在李子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妇女,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张凤明又出不了门,只好靠给人打些短工,并把家里的责任地都挖出来种了红薯、包谷等粮食作物。就这样勉强支撑生活,将这个家苦苦支撑了两年多。

  政府帮扶

  多元化发展产业

  2014年,张凤明家被评为村里的建卡贫困户。也就在当年,当地政府把因户施策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向,发动村民自主创业。张凤明在政府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开始了大量养蜂。同年年底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为张凤明争取到了2万元的小额贷款,正是靠着这笔钱,张凤明有了发展养殖业的第一笔资金。

  “那时候家里就养了几桶蜜蜂,我想多养点鸡鸭都没有本钱。”张凤明告诉记者,这笔钱帮了她的大忙,靠它买回了100多只小鸡和两头母猪,从此开始了每天起早贪黑的生活。

  到2016年底,靠着家里的十几桶蜜蜂和小打小闹的养殖业,张凤明家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她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不管什么事,只要你说了,她觉得能挣到钱就会去做。”李子村支部书记孙文春告诉记者,她一个人每年要挖几十挑红薯,还要收两三千斤玉米,就是其他家里有正劳力的人未必都做得到。

  苦尽甘来

  齐心协力奔小康

  多元化发展产业让张凤明尝到了甜头,也让她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门路。这几年发展养蜂、养鸡等产业,去年张凤明又开始尝试着养肉牛。

  这些年两个孩子也渐渐长大,女儿在重庆主城发展,儿子陶宗晋也在村里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苦尽甘来,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我们家有10桶蜜蜂、11头猪、一头牛和100多只鸡和鹅。”张凤明搬着手指头数着自家的挣钱路子。“我一个人一年怎么也能挣个几万块吧,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张凤明说,多亏了政府的政策好,不然可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她这个人没得说法,一辈子真的不容易,不仅对婆婆孝顺有嘉,两个孩子也教育得很好。”村民陶渊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女人,她真的值得敬佩,起初还以为她会学其她人改嫁呢。

  “张凤鸣确实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女强人,她从一个家庭主妇,在丈夫去世后,积极响应当地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号召,多元化发展产业,不但没让这个家倒下,反而带动更多贫困家庭脱贫增收。”村主任汪锐说。

(记者 田丹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