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 乡村振兴“里子”和“面子”一起抓

  

  新华乡艾子村麦田丰收盛景

  近日从黔江区政府获悉,2018年以来,黔江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农业增加值达到23.87亿元、增长5.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6元、增长9.4%,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

  调结构

  做实“点子”装满“袋子”

  3月,草长莺飞。在黔江区新华乡艾子村,漫山遍野的果林和麦田郁郁葱葱,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映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正是春耕时节,到处都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在这片上千亩的果林里套种了小麦,待小麦成熟收割,又会栽植南瓜到果林中。他们说:“要让土地一年四季都不闲置。”

  有了麦田,当地村民又着手建农产品加工厂房,成熟收割后的小麦经过深加工变成产品后再销售。套种和深加工,让这里的每亩土地能够达到10000元以上的收入,涉及农户128户。

  2018年以来,黔江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实施“立体农业行动”,按照每个乡镇街道主抓1至2个骨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立体农业发展格局规划,大力推进产业振兴。

  目前,全区建成基地5.08万亩,通过林下种养殖、果粮套作、果菜套作等模式,逐步构建起水果、蔬菜、中药材、水产、畜牧和经济作物六大类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除了发展立体农业,黔江区还在产业品种布局上下功夫,在稳定烤烟、蚕桑、生猪三大骨干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山地特色高效产业。2018年,新增经济作物11.2万亩,全区粮经比调整到了55:45。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91.5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5.2亿元。

  产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成为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抓手。2018年,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黔江区脱贫攻坚持续深化,通过做实“产业+就业”促增收,农业产业覆盖了90%以上的贫苦户,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69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8%。

  补短板

  夯实“里子”做靓“面子”

  “路好走了,家更美了,我们创业的信心和热情更足了!”春节期间,黔江区金溪镇清水村返乡创业的谢家意看着家门前整洁宽敞的公路,喜笑颜开。

  多年来,谢家意一直不愿意回乡创业,直到亲眼见证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了,蚕桑、蔬菜等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生活环境、生产条件提档升级,曾经的穷乡僻壤换了模样,这才返乡种植蚕桑。

  近年来,黔江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受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等多因素制约,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短板成为乡村振兴的掣肘。

  为了消除障碍,黔江区持续加力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统筹推进干线公路建设,加快重点水利工程、防洪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全面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田“宜机化”改造,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线建设,加快乡村信息化建设等,有力夯实了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如果说基础设施是“里子”,那么村容形象就是“面子”。村道平坦整洁,垃圾箱均匀分布,房前屋后物件摆放整齐有序……在黔江,这已经不仅是某一个村的样子,而是普遍的面貌,一个个洁净宜居的美丽乡村熠熠生辉。

  太极乡鹿子村村民邬良英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感触很深:“现在村里大变样了。我们村山清水秀,大家的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种了很多花花草草,像个大公园。”正如邬良英所说,漫步在鹿子村的绿水青山之中,宛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黔江区坚持分类编制乡村规划,狠抓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纵深推进河长制等举措,由点及面开展全域整治,切实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向好,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提质量

  充实“脑子”开拓“路子”

  改革,就是换脑子。

  时间回到2017年8月,金溪镇长春村借鉴贵州“塘约道路”,引入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正式启动“三变”改革。先后成立5个合作社,357户农户(含45户贫困户)将285亩士地通过入股或流转方式注入合作社;镇党委、政府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共计658万元,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经营主体,成功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此后,长春村重点打造蚕桑、蔬菜、无抗生猪三大产业,目前已建成桑园2517亩,套种羊肚菌、生姜、蔬菜、辣椒、水果等其他产业,预计在2021年产业收入将实现1000万元。为确保农户和合作社、村集体实现共同增收,当地还探索出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自办企业等多种经营模式。

  长春村的“三变”改革,是黔江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缩影。2018年以来,黔江区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通过改革盘活集体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除了长春村的“三变”改革,黔江区还着力推进“三权分置”,加快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更加明晰,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45.01%,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度达38%。着力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清零”行动,把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整合资金9200余万元扶持106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稳定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42个。着力创新支农方式,改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整合涉农资金9000万元推进股权化改革项目,推广股份合作、联户经营、代养代管、订单生产等产业带动模式,业主、村集体、农户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增添了活力、提供了动力。

  刘茂娇 梅佳 图片由黔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