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村民变市民安置区不再姓“农”

  开年一个多月了,张维然却一点也没计划出门打工挣钱的事情。“在老家开个实体店,收入不低,还能天天和家人在一起,出去干啥?”今年36岁的张维然,是舟白街道原平坝社区7组一名地地道道的村民,2009年因机场大道建设搬迁成为了现武陵山社区新田安置区的一名回迁户。作为安置区的“原住民”,张维然在社区领导的帮扶下,而今早已成为了一位无论财富还是自身素质都“翻好多番”的“新市民”。

  “现在这日子,以前大半辈子没敢想过,农村人怎么可能天天跳舞不种庄稼?”走进70多岁的张万达家,老人家告诉记者,“现在我的任务就是每天晚上6点半准时带操!”张万达说的“带操”,其实就是带领安置区居民自发组织的一支老年健身操队做运动。通过近两年的发展,这支队伍的参与人数已突破120人。

  和张万达“职业”基本相同的,就是安置区60多岁的居民饶素兰了。饶素兰带领的是一支腰鼓队,目前有队员30多人,除了打腰鼓,还要表演彩龙船。“说起我们这日子啊,那就过得呢,除了健身,还可以去给那些商家服务,挣钱!”说到这里,饶素兰高兴地笑了。

  居民谭素华,是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师。在社区干部的引领下,她挑起了组建安置区“舞蹈队”的任务。如今她带领的“舟白舞韵”健身队早已是名声大振,而且自愿加入的队员也越来越多。“2018年欢跃四季、舞动巴渝黔江区第五届土家族摆手舞(操)大赛一等奖”“第二届黔江邮政舞林争‘坝’赛二等奖”等奖牌,挂在社区办公室很显眼的位置,格外发亮。

舞蹈队员正在排练

  说起自己的生活变化,居民蒲影祥也是深有感受。回想起自家房子当初被征迁时的焦虑心情,他不禁哑然失笑:“当初拆迁时还想这想那,总担心日子过不下去。现在看来,我觉得我们现在就是真正的城里人,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你看我们街上,能看到一张纸屑不?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同志,我们不再姓‘农’,而是彻彻底底姓‘城’了!”

  社区综合服务专干洪敏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全区“两城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新田安置区居民的生活更上一个新台阶。社区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精神文明培训、邻里乡风建设等活动,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全民见效。“安置区共有原住民1000多人,还有来自全区各个乡镇的流动人口2000多人。尽管人口结构比较复杂,但现在邻里关系相当融洽,一年到头连吵个小架的都没有,而且无论什么时候去街道上走走看看,都没有打牌的,包括老人也如此。如果实在没事做,基本都是在休闲健身,生活方式非常健康,完全跟城里没什么两样!”

  “城市化进程不是简单的征地造城,而是要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共享物质文明成果,还要共享精神文明成果。”舟白街道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黄代蓉告诉记者,新田安置区文明程度快速提升的案例说明,凡事只要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里,他们都会非常乐意接受和参与。“当老百姓都关注和支持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没有做不好的。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老百姓天天过着天地亮堂堂、人人喜洋洋的生活,就是要让辖区每一个社区的老百姓,都能够幸福万年长……”

 (记者 王华松 文/图)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