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旅】背井离乡60余载 80岁老人终圆梦

  因为饥荒,当年年仅10岁的李奶奶和村里人一同从湖北咸丰逃荒到了重庆(原四川)黔江,从此以后就与故乡山水相隔。因为当时年纪小,关于故乡的记忆在她的脑海里越来越模糊,庆幸的是最终在后辈的努力寻找下,时隔60余年,李奶奶终于圆了归乡的梦。近日,记者前往李奶奶在太极的家,听她讲述了一段传奇的回家路。

乡音难忘

  上世纪四十年代,湖北咸丰一带发生旱灾,加上当时的战乱,在天灾人祸的夹击下,当地出现了大饥荒,迫于生存许多人纷纷外出讨饭。李奶奶便是其中一员,年幼的她跟随村里的几位小伙伴,一路翻山越岭,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来到了黔江太极。

  因为人小机灵,当地的一个地主老爷便买下李奶奶做长工,长大后的李奶奶便在当地嫁人生子,落地生根。岁月流逝,虽然逃荒的悲惨生活已经从记忆中渐渐淡去,然而李奶奶对家乡的思念却越来越深,她的梦里始终清晰记得老家的那幢几百年的吊脚楼,和对面那苍翠的青山。

  少小离家,当年同来的小伙伴没有留在黔江本地的。除了对家乡零散的记忆,李奶奶甚至连老家具体叫什么名字都说不上来了。尤其是老伴去世后,子女们看着因为想家而笑容越来越少的她,也很着急,却也无能为力,除了知道李奶奶是从咸丰逃荒过来的,其他一无所知。

后辈寻亲

  说来也奇怪,有一天大清早,李奶奶激动地把几个子女叫来,说她突然想起老家应该是叫什么寨。虽然这只是一丁点线索,几个子女还是决定努力一下,去一趟咸丰为老人寻找故乡。

  2017年开始,李奶奶的儿子阿云(化名)频繁地来往于咸丰和黔江之间,多方打听无果,阿云在网上把老人的相关经历写了出来,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结合老人零散的记忆,在网友的热心帮忙下,最终他把目光锁在了咸丰县丁寨乡。

  庆幸的是最终阿云与李奶奶在丁寨乡的侄子取得了联系,确定李奶奶是多年前从丁寨逃荒出去一直未归的亲人。

  得到李奶奶还健在的消息,老家的亲人们也很激动,考虑到李奶奶年事已高,大家决定选个日子一起来黔江看她。至此,李奶奶总算是和家乡的亲人联系上了。

中秋团圆

  去年八月十五,老人在咸丰的子侄们,终于聚齐,一起来到了黔江。这一天,李奶奶早早便守在了自家的房子旁。

  近70年了,她终于可以见到自家的亲人了。下午两点左右,当李奶奶的侄子们出现在她视野里的时候,老人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一直念叨着“终于见到你们了”。

  虽然见着了亲人,然而由于年事已高,李奶奶想要回家一趟的愿望始终未能成行。晕车更是让子女们不敢让她坐长途车。

  直到今年的中秋,磨不过老人的百般要求,子女们最终决定圆老人的回乡梦。这天凌晨,老人坐上了孙子的车。虽然晕车,一路上她都要求开快点,老人想早点回老家看看。

  中午时分,咸丰县丁寨乡的一个院落里,在大家的搀扶下,老人颤颤巍巍的下了车,当家对面的青山出现在视野里的时候,老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虽然吊脚楼已经不在了,可老人摸着院子里的老树还是唏嘘不已。她沉默地走过院子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这样可以找回那些流失的记忆,直到很久老人都没有缓过神来。

  从丁寨回来后,老人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见人就会聊起自己的故乡变化有多大。她说:“我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找到自己的家,我原以为这只能是做梦了,没想到最终竟真的找到了。”

  ■记者手记

  其实关于李奶奶那段寻亲的故事,中间还有很多感人的细节,奈何纸短情长,我们无法一一道来。可老人有句话说得很实在,“落叶终究都是要归根的,能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看一看,人生也算是圆满了。”多少漂泊在外的人,对自己工作的城市陌生而又熟悉,因为他们都是像李奶奶一样心系故乡的人。所以,有故乡可归的人其实也是一种幸运。

 (记者 田丹)

编辑:陈庆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