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居于武陵群山之间的精神传承

——毕兹卡山歌中的廉洁元素管窥

◆张涛 姚达伟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分布于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的武陵山区,是唯一内地深山的世居民族,因而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也因为世居深山,这个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在世代传承中逐渐将山歌发展成为价值建构、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土家山寨山歌多,远近闻名山歌窝”,山歌承载着土家族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所形成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与处世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山歌内容丰富,其核心是对人们的道德要求。“廉洁”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成为山歌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廉洁”最早出现在屈原《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学者王逸将其注释为“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清代知名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将“廉”字引申义概括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即以节俭之心保清白之节,要严格对待“利”,不贪不义之财。土家族世代所生活的环境相当艰苦,在这种环境下,土家族更加注重道德修养与自律建设,重俭抑奢、重义轻利等廉洁相关道德准则就作为山歌重要内容,被世世代代所传唱,让山歌成为飘扬在武陵群山之间的亘古天籁,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土家族家风家训、乡土意识以及家国观念的形成,极大地推动着武陵山区良好家风、社风与民风的形成。

  细心聆听,能够切身体会到山歌对生活真善美的歌颂,山歌正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循循善诱。如经常为土家族人日常生活中所传唱的《二十四孝》《父母恩情难得报》中“为人孝敬天有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在细说生儿育女过程中父母艰辛付出的同时,传唱历史上有名的孝行,为大家树立行孝的榜样。“孝”本身就是对“德”的要求,“德有伤,贻亲羞”,一个人只有具备“孝”的品质,才能够进一步培养自己更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有助于立身行道、成就事业。就修身自律方面来看,《十劝郎君歌》《叙情歌》等中“治国齐家先修身,工作靠本领”“吃口清水投自在,逍遥无事人宽心”等主张勤俭养德、廉洁立身,从思想上树立崇高的道德标准,注重重义轻利价值观的塑造。这其中所含的廉洁元素就较为丰富,一个人只有做到诚信、友善、正直、慎独,为官时才能以廉为宝、造福百姓。山歌对“酒、色、财”的劝诫方面则表现得更为明显,《酒色财气歌》《劝姐行正莫行歪》等中“要做芭蕉一颗心,莫做葡萄丝乱牵”“要做蜡烛一条心,莫做竹筛千只眼”等告诫世人绝不能为“酒、色、财”所累,引导人们要懂得节制,以防无止境的欲望膨胀最终害人害己。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淡泊名利的心态才能在面临诱惑时,不起贪心,以保持高洁人格。对待已经犯错误的人,山歌则以一种极大的包容心态进行劝诫,如“十劝诸君莫赌博,恶俗陋习害处多,浪子回头金不换,遵纪守法是正果”“悬崖勒马要回转,郎要从新奔前程”。

  此外,土家族人在面对武陵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时,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心态也在山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山歌唱得忧愁散,唱得黄河清水流”“土家跟党迈大步,再绘宏图绣山河”等山歌,以土家族人炽热的感情歌颂党,表达土家族人热爱党、热爱国家的同时,更是在现实生活中用勤劳和勇敢,在脱贫攻坚中创造出享誉华夏的“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在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中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如今,土家山歌配以摆手歌、南溪号子、高炉号子、西兰卡普等多种形式,伴随着山间流淌的瀑布、丛林中不时传出的鸟鸣,将土家族人的精神传承在武陵山区播散开来……

编辑:编辑1
    网络新闻部:023-79310379 广告联系:13983562888 技术:023-79310379
    网络新闻部QQ 250602167 点此给我发消息 广告联系QQ:37771497 点此给我发消息 技术QQ:9663649 点此给我发消息
    武陵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邮编:409099 Copyright © 2004-2017 wld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1002633号-1  《互联网出版物许可证》(证件号:新出网证[渝]字013号) 重庆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232016003

渝公网安备 50011402500016号